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六百二十二章 分封大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二章 分封大典(1 / 2)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陈风回返首都洛阳,并在天坛祭祀天地,分封群臣。

一张祭文的朗读,在扩音器下传遍半个洛阳城。

祭文铿锵有力,措辞华美,言简意赅的语句更能引发大众的共鸣,大汉军民听得热血沸腾,天地更是为之翻涌。

随后的分封大典更是让文武百官激动万分。

首先是四大开国元帅。

分别是苍龙元帅黄忠,白虎元帅张辽,朱雀元帅徐晃,玄武元帅高顺。

这四人除了徐晃之外几乎都没有什么争议,黄忠作为整个大汉最元老的那批功勋老臣,一生战绩卓著,为大汉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勋。

张辽自不用说,年少时跟随陈风,从雁门关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战匈奴,灭鲜卑,定河北,入中原,乃至最后的南北大战,都少不了张辽的身影。作为千军都护府的总督,张辽为一方元帅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高顺虽然没有什么显眼的战绩,但是大汉的前中期能够如此强悍,绝对离不开他。到现在,军中大量的中流砥柱都是出自高顺之手,可以说高顺为帅的呼声甚至超过了任何人。

徐晃存在争议的原因在于大汉不比他弱的大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说辞。徐晃之所以当选,更得益于诸葛亮当初帮他稳定汉中和征讨益州。以此功绩,他从众多能成名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开国四帅之一。

现在徐晃正率军前往南中,全天下都认为这路将要前往藏地的大军必定会势如破竹,所以徐晃的功绩上肯定还是要加上一笔开疆拓土,故而成为一方元帅也在情理之中。

……

四帅分封完毕之后,便是文曲十宿的封赏。

分别是田丰,沮授,贾诩,司马懿,陈宫,徐庶,诸葛亮,荀攸,黄权,杨修。

他们十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要么是现在的内阁辅臣,要么是之前在内阁呆过的能臣。

从此之后,内阁也成为了所有文臣毕生追求的地方,甚至比各部尚书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更高。

田丰,沮授,贾诩,荀攸,黄权,司马懿这六人无需赘述,他们的资历与功绩早就被一次次的证明了。

陈宫虽然是在大汉收复宛城时才加入的,但是他自从进入内阁之后,一直兢兢业业,更是一手促成了中原各大城市招商引资的事项,给了中原许多世族门阀一条新的生路。所以陈宫入选文曲十宿也在所有世族阶层的认可中。

徐庶的入选也让人不意外,虽然徐庶的功勋并没有那么出众,但是平辽州,定徐州,他都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杨修,其主要的功绩在于西域之行!他圆满的完成了朝廷所赋予的所有任务,此时杨修总览陪都唐城的所有事宜,也备受各地官员的认可。

诸葛亮是所有人都不意外的,虽然诸葛亮加入朝廷的时间最短,也是内阁辅臣中最年轻的。但是他的功绩要是一一叙述起来,恐怕一日也说不完。

文曲十宿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是它却代表了大汉文人最高的荣誉。就连诸葛亮如此沉稳的人,也是满面春风的接过陈风交给他的荣誉权杖。

……

之后是开国八大将的分封。

分别是龙威上将军赵云,神威上将军马超,威信上将军张郃,武安上将军王传,虎威上将军典韦,定波上将军王永,御风上将军太史慈,远扬上将军甘宁。

这八个封号可不是杂号将军,他们全部列为从一品的武官,仅次于四大帅、内阁辅臣、各部尚书以及各院主官。

当选开国八大将的,无不是战功赫赫的良将,浑身是胆的赵云,被羌人誉为天将军的马超,一路从北征战到南的张郃,大小经历数百战的王传……

他们哪一个不是为大汉建国付出了一切。

八位将军都有自己的故事流传在民间,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拥戴者。所以当扬声器将八大将的名单公布之时,每一个名字都会引发都城的欢呼声!

这样的场景,也让洛阳城中的外国商人游客无不震惊。

这样的天朝大国,试问谁能与之相抗?

……

紧接着,各院主官上台听封。

从天工内院到千军都护府,从御史台再到天网各大主事……

陈风用言简意赅的话诉说着他们的功绩。

天工内院一众学者,陈风都会在念出他们的名字后附带上他们一系列的发明。

黄月英也在天工内院的人群中,当她听到陈风声情并茂的说着她的事迹时,眼眶都湿润了。所有的学者们无不如此,谁能想到,他们在进入天工内院之时,还只是一个木工,一个铁匠,甚至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役。

在陈风称帝改制之前,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下九流中的一个。但是陈风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那种无边的荣誉感让他们心潮澎湃,更让他们坚定着要将毕生所学都用出来。

陈风也在借此表明,在大汉,除了文武之外,还有重要的研发!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只要你能够发明出利国利民的东西,那么你在大汉朝廷,就可以得到最好的优待。

从此之后,没有所谓的下九流,更没有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