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28章 沈桂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沈桂芬(1 / 2)

那清将微微一笑,说道:“罪人便是吴县冯桂芬。久仰军长大名,今日看到民军作战,冯某佩服至极。冯某办理团练多年,无尺寸之功,反而丧师失地,实在罪不容赦。”

陈城见他说得真切,连忙劝道:“景亭老兄以一介书生办理团练,在苏州坚持多年,实属不易,非常人所能比。陈某久仰先生大名,早就想请先生到江阴来,为民军指点一二。”

冯桂芬倒也不推辞,说道:“冯某败军之将,承蒙军长厚爱,有幸到江阴参观民军,不敢再有推辞。只是,敝人营中有一奇才,原是个京官,年初冒险回苏州奔丧。此人与愚同名,才干却优于愚十倍……”

陈城心里兴奋,忍不住打断冯桂芬,说道:“景亭兄说的莫非是吴江沈经笙?”

沈桂芬字经笙,是苏州吴江人,之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初因丁忧回籍。

听冯桂芬说沈桂芬正在营中,陈城忙问:“沈经笙在哪里,赶紧有请。”

冯桂芬说:“经笙才回苏州不久,正赶上长毛作乱。他祭过亡亲,将家属送入魔都租界,之后便一直留在我营中佐幕。此刻,他正在小火轮后的木船上。”

陈城忙令黄文哲去请,忽而觉得不妥,决定亲自去请。他的座船在运河上往来多时,终于找到了沈桂芬。

沈桂芬正在木船上查阅文书,生怕刚才走得匆忙,遗落了重要的文件、印章等,恐为长毛所乘。

他大约四十出头,目光深邃,透着沉稳和坚毅的神情。

陈城连忙派亲兵扶沈桂芬上船,自己亲自到船舷处迎接。一见面,两人握手致礼。陈城抢先说道:

“敝人乃是民军军长陈城,不知道经笙兄正在景亭兄的营中。若有怠慢,还请经笙兄见谅。”

沈桂芬淡然一笑,说道:“我乃败军之将,幸得军长出手相助,侥幸逃得性命。若无军长,恐怕我等都已命丧长毛贼之手了。”

陈城令亲兵在小火轮甲板上摆上桌椅,安排点心茶水,请冯桂芬和沈桂芬坐下。二人好奇地对小火轮东张西望。

陈城见状,便带着两人在小火轮上四处参观。小火轮上的蒸汽轮机、密封船舱、小炮、机枪等新奇玩意给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座位上,二人仍然赞叹不已。冯桂芬说:“民军装备先进,恐怕连洋人也有不及。我上了民军小火轮,见微知著,可知平长毛有望了,办洋务也有望了。”

沈桂芬也笑呵呵地说:“岂止是平长毛、办洋务,今后华夏的中兴大业亦有希望了。”

眼见两位前辈大力夸奖民军,陈城心里也十分得意,说道:

“两位大人过奖了。长毛贼肆虐多年,恐非一朝一夕所能荡平。至于华夏中兴大业,仅凭民军一己之力,恐怕也不足为恃。

“君不见,我民军愤然于苛政流弊,行非常之道,在占领区内大兴改革。虽然民众拥护,效果斐然,可世人又怎么看呢?听说很多外人都在大肆攻击民军,说我们变易风俗了,欺凌士绅了,又说我们不奉朝令,自立门户了。

“外人胡乱议论民军,弄得我也有些灰心丧气了。但我想,景亭兄思想开明,识见高远。经笙兄久在中枢任职,心里怀着大局。两位老兄非寻常俗人,必能理解我的苦衷。”

陈城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一副不为世人理解的委屈样子。

冯桂芬和沈桂芬两人面面相觑。

冯桂芬年龄居长,便在沈桂芬前面答道:

“夫非常之人,方能办非常之事。如今华夏内忧外患,祖宗之法皆无力拯救危局,更不能改革时弊。

“民军行非常之法,力行改革,效果有目共睹。虽然目下有人诽之谤之,皆为俗人一时偏见。办大事者,不惟有超凡脱俗之才,亦要有坚忍不拔之志。虽遭人诽谤,亦不为所动。如此者,方能推动改革,方能中兴华夏。

“历史上,改革最力者当属王荆公,也即王安石的熙宁变法。王荆公主张对北宋以来的制度进行全盘改革。可惜新旧党争势同水火,熙宁变法最终失败。北宋最终未能革除时弊,为金人所灭。

“民军与华夏同文同种,而制度、文化、科技、风俗皆远优于华夏,亦远优于洋人。陈军长有民军作为倚恃,又受到朝廷认可,受封魔都道台。为华夏中兴计,军长正应大展宏图,在占领区内力行改革,不必在乎那些流言蜚语。”

冯桂芬一向号召力行洋务,主张以华夏的伦常名教为本,辅以洋人富强之术。他是洋务运动的启蒙思想家,其裁减冗员、精制规则、停捐输、变科举、广取士、废武科、采用西学、制造机器等建议基本都被日后的清廷采纳。

冯桂芬说得很恳切,对民军寄予厚望。陈城听了他的话,感到很高兴,趁机向冯桂芬抛出了橄榄枝。

他说:“景亭老兄谬奖,对愚弟期望甚高,愚弟深受鼓舞。愚弟斗胆,想请老兄到江阴,作我民军的顾问,襄助愚弟办成这洋务、改革、中兴大业。不知尊兄意下如何?”

冯桂芬颇感意外,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冯某不敢自不量力,充当民军顾问,只愿到民军学堂作一学生,于老年学习新知识。还望军长成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