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27章 冯桂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冯桂芬(1 / 2)

就在骑兵师攻下松江时,第四步兵师也攻下了无锡。

此前,四师已经分出了一半兵力进攻武进、宜兴。而骑兵师加上一师骑兵团也只有四千人,又要分兵留守松江、魔都、青浦等城池。

部队连战多日,渐显疲态。

反正苏州已是囊中之物,陈城并不催促部队继续进攻。他下令民军在无锡、常州、松江等占领区内发动百姓,强迫地主分田给农民,争取农民支持。

第四师和骑兵师停下来后,又开始着手招募新兵,组织民兵守备队,派遣官吏接收城池,俨然准备在占领区内推行民军制度。

陈城虽是清廷官员,却奉行独立自主,衣冠服饰、文书制度皆依民军故事,对清廷不理不睬。

之所以归顺清廷,不过因为清廷仍是华夏正统,仍为列强所承认,亦为读书人所承认。

清廷拿他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要陈城肯称臣,只要他不像长毛那样造反,清廷就能保住脸面,也就能对民军在占领区内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民军口口声声主张为民作主,致力于复兴华夏,不仅深得民心,而且赢得洋人尊重。

更何况,江南大局糜烂,清廷还要依靠民军收复失地呢!

这不,民军攻下松江、无锡后,原地休整,无意进取。清廷以为陈城等着讨赏,便令他署理魔都道台,御赐了一批礼物,催促陈城进军苏州。

咸丰自作聪明,加封了一批民军军官,企图分化瓦解民军。如骑兵师长周秀英,被咸丰封为苏松镇镇标中营参将,一师师长王韬,被封为江宁城守协。

谁知道,民军军官既不谢恩,也不接受这些绿营官职,反而私下声明,说民军乃有组织之团体,自有军衔称谓,毋庸采用绿营编制。

咸丰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却无可奈何,除了发一通闷气,并不敢把民军怎么样。

陈城虚与委蛇,仍令民军在无锡、松江等地按兵不动,抓紧时间实行分田到户。他亲自率领一千亲军,深入苏州。

一方面,他要到苏州一带侦察敌情。另一方面,他要与石达开、韦俊的代表秘密会面,商量战局,控制战场节奏。

这天,陈城乘坐小火轮沿着大运河,从无锡一路南下,来到硕放。这里已是无锡南郊。前方不远处,望虞河与大运河交汇,形成一个水上十字路口。

过了望虞河,便是苏州了。太平军与民军正以望虞河为界,隔河对峙。

陈城有十艘小火轮,都是民军魔都造船厂赶造出来的轮船,排水量一百吨,可承载一连人马。这十艘小火轮,便搭载了陈城的一千亲军,此刻正沿着大运河耀武扬威地航行。

大运河上亦有太平军的战船在行驶。眼看小火轮急速驶来,太平军的战船躲避不及,水兵纷纷跳入河中逃命。不会游泳的太平军士兵则战战兢兢的站在战船上,手足无措。

小火轮急速驶来,螺旋桨搅起的水浪把太平军的战船拍得左右摇晃。民军见状,不禁哈哈大笑。陈城随即命令亲军,要他们俘获太平军战船后不得妄杀,全部牵入无锡,以充军资。

行至苏州境内通安镇时,遇到一股清军正在与太平军厮杀。陈城好奇,连忙派斥候过去侦察。

载着侦察连的小火轮缓缓靠岸,甲板上伸出一块大木板,接到堤岸上。随即,十来匹战马飞奔上岸,直奔前方的战场。

不久后,斥候来报,说前方大阳山上有一股清军的团练武装,坚持抗击长毛至今。今日长毛调来大军围剿,清军不支,恐怕要全军覆没了。

陈城又问,这团练武装头目是谁?

斥候报告,听说是叫一个什么桂芬的。

陈城大惊。苏州有两个桂芬,一个叫冯桂芬,一个叫沈桂芬。

冯桂芬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是道光二十年的科场榜眼。太平军建都金陵时,冯桂芬正在老家丁忧。咸丰令他在家办理团练,协助绿营守城。

冯桂芬主张以华夏文化为本源,坦然面对外来文化,积极向西方学习。他较早地提出全面、系统变法的思想,比较理智地兼顾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冯桂芬的思想被洋务派奉为圭臬,堪称洋务运动第一人,华夏近代化第一人。

再说这沈桂芬,也不遑多让。他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这一榜出现了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马新贻等多位封疆大吏。

沈桂芬不仅同样封疆,还是第一个掌握清廷中枢大权的汉人。日后,恭亲王奕被慈禧太后屡次打击,倦于政事。而同为军机大臣的满人文祥去世,沈桂芬便以军机大臣兼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满清第一个执掌中枢的汉人。

清廷中枢中,恭亲王弈最是热衷洋务,而沈桂芬则为中枢执行洋务的主要操刀手。

到底是哪个桂芬呢?

冯桂芬当年与曾国藩一道办理团练,此后便一直负责助防苏州,最可能是他。

沈桂芬则于1858年初丁忧回籍,此刻也有可能出现在苏州。

不管是哪个桂芬,都是当今世上一等一的人才。若能为民军所用,陈城岂不如虎添翼?

陈城急令亲军上前救援,又带着小火轮靠近大明山,准备接应败退的清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