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91章 学台大人归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章 学台大人归降(1 / 2)

时任江苏学政李联琇学识渊博,治学重视经世致用,凡天文舆地、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琐闲轶事、考证解释等均有独到见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852年,清廷吏部照例每三年对翰林院、詹事府翰林官大考,李联琇得第一。咸丰帝特擢他为侍读学士,充会试同考官,署国子监祭酒。

华夏封建王朝传统,翰林院为朝廷中枢人才的储备之地,通常人数维持在一二百人,只有进士中的佼佼者才能入翰林。詹事府为翰林迁转之所,任职官员也多为翰林中的望臣。

李联琇大考第一,足见其学问之优。皇上超擢他为国子监祭酒(即当时的中央大学校长),对其不可谓不爱护。

但此人热心治学,不热心做官。曾国藩就曾多次举荐他,他则一心教学和著述。皇上任他为学政,主管江苏省的教育行政,可谓是人尽其用。

李联琇最大的学术成绩在于诗词。他的诗词客观公正,既有对太平军滥杀无辜的批判,也不乏对官军、民团抢掠烧杀罪行的揭露。

火军攻克江阴,李联琇有心为国殉节。幸得黄文哲将其及时救下。陈城很想收服李联琇,只要李联琇归顺火军,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吸引其他的读书人来归。

陈城派王韬沿长江南岸攻略沙洲、常熟、太仓、嘉定,前锋与魔都近在咫尺。

一时间魔都风声鹤唳。但陈城在魔都发布声明,表示决不伤害洋人、华人,亦决不侵入魔都。魔都的局势才逐渐安定下来。

陈城自己坐镇江阴,安排人马分田、派饷、征粮。火军对此类事情已经很有经验,办起来得心应手。

另外,他三头两头找李联琇,试图说服李联琇加入火军。李联琇起初还很矜持,但看到火军在江阴的施政举措后,口气便有松动。

这天,陈城带亲兵送了两担西瓜给李联琇,说是从无锡东北塘采买来的头茬西瓜。

这年,江南的梅雨季雨水不多。到了8月,天气特别炎热,江阴北依长江,南望太湖,湿气大,非常溽热。

东北塘的西瓜是无锡有名的特产,虽然个头不大,皮也厚,但瓜瓤特别甜。每年夏天,李联琇都要买很多东北塘的西瓜消暑。

他习惯让人在晚上趁着天凉,将西瓜丢到水井里浸泡。白天,再从井水中取出泡得冰凉的西瓜,切成一块块地分给全家老小。西瓜吃进肚里,浑身的暑气、燥气、火气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吃完西瓜,李联琇还会令人将西瓜皮收集到一起,切成长条状,用热油翻炒,又是一道美味的时令蔬菜。

长毛作乱,李联琇原以为再也吃不到东北塘的西瓜了。没想到,火军主帅陈城竟探知了李联琇的嗜好,亲自提了西瓜上门。

李联琇终于被陈城的诚意打动,收下了西瓜,第一次打开尊口,和陈城对话。

李联琇说:“大帅,你的心意我领了。大帅的施政举措我也看到了,确实是为生民立命,凡事以民为本,处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江阴处在大帅治下,一定能政通人和,百姓安康。

“火军的手机我看了,步枪我也看了,确实是巧夺天工。以我们华夏现有的能力,恐怕一百年也仿制不出来。但大帅既然自称与华夏同文同种,自然应该知道我们华夏有一样东西叫做气节。

“我之所以不愿投降火军,不敢为大帅做事,就是为了这气节。我是大清官员,朝廷有难,我又丢城失地,本就该一死殉城。如今却仍然苟活人世,实在是惭愧已极。

“若大帅真的看重我的才学,还请大帅成全我。我只愿回到江西临川老家,读书、课子,别无他求。”

李联琇仍不想投顺火军。

一旁的亲兵黄文哲沉不住气了,说道:“学台大人,大帅三番五次到您宅邸里探望,又是送吃送喝,又是嘘寒问暖。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尚要领情。大帅胸襟志向过于刘备,学台大人的才情却未必比得过诸葛亮。”

李联琇看了眼黄文哲,说道:“敝人不敢和诸葛亮相比校。但刘备是汉室正统,人心所在,诸葛亮当然要服从刘备,为恢复汉室而鞠躬尽瘁。“

陈城呵呵一笑,说道:“说到汉室正统,当今的皇上却并非汉人,而是实打实的满人。顺治年间,满清入主中原,不顾华夏风俗,强推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咱们汉人就不得不留了个长辫子。

“学台大人久在江阴为官,岂不闻顺治二年,江阴人为抵制剃发令,奋起抗清。清军在江阴折损三个王爷、十八个大将,才攻下江阴,后来大肆屠杀。江阴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为江南巨县,人丁兴盛,百姓富裕。是役,江阴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剩五十三人。学台大人自言华夏正统,不知这正统指的是汉人正统,还是这滥杀无辜的满清正统?”

李联琇满脸惭愧,过了一会儿才分辩道:“华夏满汉一体,蒙藏回苗等各族亲附,朝鲜、琉球、占城,缅甸、越南等外邦来降。大清皇上虽是满人,但满朝文武不分满汉,全国百姓亦满汉亲善。人心归附,当今的满清,亦为华夏的正统。”

陈城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