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81章 背后摘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背后摘桃(1 / 2)

没过几天,斥候来报,说太平军大队人马绕过南昌,正在大举朝饶州方向进发。

陈城心下狐疑,忙令火军加强戒备。

不多时,天京方面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信。

原来,清军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正在猛攻京口,江南江北大营也动作频频,天京方面吃紧。杨秀清已调令石达开星夜返回天京。

江西方面的战事将由杨辅清主持,统一节制散布江西的太平军。杨辅清未到江西之前,着江西各城的太平军各自凭城据守,不可出城浪战。

陈城看过信,心下不禁感慨:历史自有其必然性,即便火军在当下的历史舞台上异军突起,仍然难以改变历史。石达开一走,坐困南昌的曾国藩就能喘一口气,日后便能东山再起。

他原本以为,曾国藩会死在南昌。没想到,他还是侥幸逃得一命。

要想改变历史,除非陈城横下一条心,率火军猛攻南昌。以火军现有的实力,他还是有把握攻下南昌的。

可是,即便火军攻下南昌,陈城又能捞到什么好处呢?到头来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让杨秀清顺手摘手胜利果实。

石达开辛辛苦苦在江西连战数月,攻克府县四十余座。杨秀清说把他调走就调走了,堂而皇之地派自己的弟弟杨辅清接收江西。石达开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乖乖收拾行李回了天京。

却说杨秀清并非“拜上帝会”的创会元老。但凭着杰出的军事和组织才能,凭着灵活果断的机变能力,杨秀清很快就在拜上帝会中后来居上,成为太平军中须臾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

永安称王时,洪秀全赋予杨秀清节制诸王的权力。后来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杨秀清更加肆无忌惮,大权独揽。

杨秀清是孤儿,由伯父养大,从小就贫穷困苦。他不像韦昌辉和石达开那样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也没有兄弟能够引为心腹。

后来,杨秀清通过拉笼军中的杨姓人才作为义弟,引族内的远房兄弟为兄弟,培植了一批亲信。

杨辅清正是杨秀清的同族兄弟,他很有才干,也因为杨秀清的缘故得封国宗,是天国四十多个国宗中的佼佼者。

但是,不管杨辅清多么出色,和石达开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是差距很大的。

石达开在江西经营已久,杨辅清就算过来摘桃子,可他手下兵少将微,并不容易挖石达开的墙角。

再说杨秀清,也太不厚道了,让石达开在前线卖命苦战,派自己人在后面摘桃子。若杨秀清大张旗鼓地将自己的心腹派离天京,天京城的东王府内将缺少可为奥援的心腹武装。

到时,东王一派外重内轻,外面虽强,但里面的王府守卫力量薄弱。遇到危险,杨秀清身边缺少亲信,他自己可就危险了。

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次日,石达开自率轻骑到达饶州。陈城不敢怠慢,亲自到城外迎接。

寒暄过后,陈城小心问道:“南昌指日可下,翼王却率领全军开赴天京,岂不是功败垂成,令人可惜?”

石达开微微一笑,说道:“天京形势紧急,东王诏令急切。为了天国大局,我只好迅速整顿兵马,开赴天京。”

陈城恭维他道:“翼王一心为公,又最善战。若天国的将士都像翼王这样,我们一定能打败清妖,一统山河。”

石达开望着陈城,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说:“陈兄弟,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城心生警惕,嘴里却说:“翼王有何疑问,但说无妨,陈某一定知无不言。”

石达开哈哈大笑,说道:“人活一世,自当潇潇洒洒。石某自加入拜上帝会后,以带兵打仗为第一快事。

“石某既然受封翼王,自当知恩图报。天京有难,我自当顾全大局,奋不顾身,带上全军精锐,星夜勤王。岂能怀有私心,作壁上观?”

石达开在太平军中一向很有威望。他除了能征善战,多谋善断,而且礼贤下士,做人坦坦荡荡,深受将士拥戴。

听过石达开一番声情并茂的话,陈城忍不住感叹道:“翼王急公好义,做人坦荡,敝人自愧不如。天国有翼王,就始终有希望。”

石达开连连摆手道:“老弟过奖了。石某只会打仗,不能胜任文牍之苦,也不能经济安民,甚至于编练军队亦是一知半解。

“但老弟不一样。你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火军的纲领主张令人欢欣鼓舞,组织纪律令人耳目一新。我虽是太平天国的翼王,但甚是佩服老弟,自愧不如老弟。”

石达开停顿了一下,静看陈城的反应。陈城只是面露微笑,并不接话。

石达开接着说:“假如我是陈兄弟,假如我底下有数万火军,我决不会甘心寄身在东王名下,必要振臂一呼,独立旗帜。

“以陈兄弟的大才,以火军的战斗力,天下必将任我驰骋,功名富贵皆唾手可得。”

陈城和石达开相交不深,不知他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知道石达开一向光明磊落,既然已是翼王,一言一行自有分寸。

他说这些话,是在试探陈城吗?

陈城假装惶恐道:“不敢当,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