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29章 溯江而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溯江而上(1 / 2)

长沙离天京有两千里,太平军为什么一定要打长沙?

在杨秀清看来,一是要占据长江上游,以长江上游屏护天京。二是两湖粮产丰富,夺得两湖的粮食可以供应天京、供养百万精兵。

湖南地处中国南北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长沙是湖南省会,特产丰富,临扼湘江。沿湘江顺流而北,可以夺控长江、洞庭湖,进而入湖北,窥视中原。向南可以占衡阳、图谋两广。

最重要的是,夺占长沙可以将曾国藩练成不久的湘军扼杀在摇篮之中。当然,当时湘军尚未出师,长沙之战将成为湘军首秀。杨秀清后知后觉,还不可能预见到这一层。

然而,1852年,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在湘军接连损失南王、西王两员首领。

长沙的贡生手无缚鸡之力吗,却主动请缨,带上绿营兵守城。

江忠源以区区数百人的团练武装,屡屡挫败太平军。

左宗棠、骆秉章等湖南官绅励精图治,精心筹划,长沙城绅民同仇敌忾。

太平军以数万精兵围攻长沙,历时三个月而无功。最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不得不放弃长沙,北上岳州。从岳州进入长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抵金陵。

凡此种种情状,注定了湖南与其他省份不同,长沙也不像其他城池那样易取。

以杨秀清的精明,应该能预料到这些。但他又何以对长沙志在必得呢?

大概是太平军轻取天京、扬州、镇江、庐州等巨城,让杨秀清志得意满,认不清形势了。

且看杨秀清攻打长沙的布置,以林绍璋、石祥贞分别为南北两路军主帅,火军主要提供火力支持。

石祥贞是石达开的从兄,虽是国宗,但勇猛过人。林绍璋资历甚浅,并没立下什么战功。只不过因为在六合之战中,太平军全军溃败,只有林绍璋所部没有损失。杨秀清认为林绍璋必有过人之处,将他超擢为春官又副丞相。

再说陈城的火军,虽然枪炮精良,但也经不起大量消耗。无后座力炮威力有限,又岂能轰开长沙的城墙?

石达开为火军调拨了四百艘战船,两百艘装运兵马,两百艘运载辎重。

虽说是战船,其实都是由民船改装而成。船只大小不一,船上的水手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明确的分工。

太平天国虽然倚重水军运送军队、粮草,却并不重视水军建设。水军主帅唐正财出身于船运商人,虽然善于组织水上运输、搭设浮桥,却并不能指挥水战,更不能在诸王面前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太平军的水营,不分炮船、战船、辎重船、运输船。所有船只都载军队,都载粮糗,都载军械炮火。所有船又都作为战船,凡接仗都出队,只靠人众船多的声势压迫敌人。

这支水军只负责将火军从安庆运至岳州。到了岳州,他们将与其他太平军水师会合,统一归石祥贞指挥。也就是说,到了岳州,火军将失去水运之便。

火军的水营虽然也参加了西征,但只有四百人,三十多条船。

陈城和少量参谋、亲兵乘坐“雏鹰号”。“雏鹰号”既能烧煤,又能烧木炭,还能借助风力,航速远高于普通战船。船上有两名洋员,本是德崔柏公司里的雇员,自愿留在“雏鹰号”帮助火军。

“雏鹰号”很快就把其他战船远远抛在了后面。

“雏鹰号”溯江而上,一路上与无数太平军战船相遇。这些太平军有的载着钱粮回天京,有的正载着军队向两湖进发。

“雏鹰号”挂太平军火军旗号,冒着黑烟,涂着红漆,在长江中甚是威武。太平军见状,纷纷欢呼雀跃,以为天父显灵,派天将下凡助战。

第三日,“雏鹰号”便到了九江,大部队还远远落在后面。陈城厌倦了船上的颠簸,决定下船到岸上活动活动筋骨。

九江一片凋敝。沿着江岸走,往日的繁华街市化为一片废墟。破碎的瓦砾堆在路旁,房梁被战火熏成黑色。饥民衣不蔽体,抱着仅有的破碗盯着陈城们,晦暗无光的眼睛透着绝望和麻木。

他们饿得皮包骨头,伸出破碗希望陈城们施舍一点吃的,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到处都是军队,清军、太平军、土匪、会党、团练。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哪一个都想从他们身上搜刮点什么。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股恶臭。野狗眼睛里射出贪婪的绿光,在一堆垃圾里刨食。去年这里发生过一场恶斗,尸体至今来不及掩埋。

远处的水田里,三三两两的农民在辛勤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只叫不上名的水鸟站在农民身后,试图从农民趟出的浑水中寻找虫子和泥鳅。

一座坚固、高大的城池远远地映入眼帘。城池外,数座营垒或依山势,或借水利,连绵数里,互相拱卫。

九江城防布置得当,不知这守将是何方神圣?

正在好奇之时,一队太平军骑兵朝陈城等人奔来。为首的将官三十出头,戴黄巾,神情严肃,凛然不可侵犯。

能戴黄巾,说明来者身份不凡。只见他翻身下马,微微一揖道:“我乃殿右十二检点林启荣,听说陈将军到了九江,特地赶过来拜访。”

林启荣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