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28章 拜会石达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拜会石达开(1 / 2)

第二天一大早,陈城简单作过动员,便率领火军沿着长江南岸向西进发。将官骑马,小兵步行,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水军战船以“雏鹰号”为首,运载着火军辎重,溯江而上,与火军陆师主力保持紧密联系。

石凤魁率领三千人马紧随火军,与火军若即若离,令人十分讨厌。他看到火军装备精良,军容严整,心里十分嫉妒。

陈城随火军陆师西进,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和石凤魁的太平军拉开距离。

石凤魁不甘落后,逼迫部下加速。他的部下多是新兵,耐不住辛苦,纷纷坐下求情。

石凤魁便逞起威风,又是鞭打,又是威胁,放纵骑兵在士兵中狼奔豕突,逼得新兵只能站起来小跑前进。

下午到达池州。火军在池州城外扎营。过了一个小时,石凤魁也到达池州,故意选在离火军不远处扎营。

吃过晚饭,火军组织理论夜校。先开展临战教育,激励士兵勇敢杀敌,遵守战场纪律。之后再教士兵识字。

石凤魁本来就是个文盲,对火军夜校嗤之以鼻。

他叫来池州守将,强迫守将为他准备酒肉。

在天京时,杨秀清约束甚严,即便是石凤魁这样的国宗也难得饮一次酒。

这下出了天京,又是一军统帅,说一不二,他自然要开怀畅饮,不醉不休了。

那守将没有办法,只得在池州搜刮美酒。石凤魁还不满意,又趁着醉意,要守将连夜强拉壮丁,好凑齐五千兵马,在人数上压过火军。

石凤魁的大营里酒香四溢,谗得火军嘴里直掉口水。士兵们哪还有心思认字,纷纷伸着脑袋往石凤魁的军营看。纵是给他们讲大道理,可酒肉面前,谁能耐得住呢?

哨兵来报,说捉到了好几个试图到石凤魁营中混酒吃的士兵。

真是没想到,才出征一天,连行军宿营都能遇到这种幺蛾子。陈城下令即刻拔营,到十里之外宿营。

看不到石凤魁部下纵酒的丑态了,却听到一片鸡鸣狗吠,继而是当地农民们绝望的哀嚎。

原来,太平军的乡官连夜出动,深入农村抓壮丁,以充实石凤魁的队伍。

杨秀清治军极严,严禁太平军私拉壮丁。这石凤魁仗着自己是石达开的堂兄,胡作非为,有禁不止。

倒是苦了这些百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是生逢乱世,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土匪、太平军、太平军,哪一支队伍都要拉壮丁,都要抢粮食。他们只能祈求上苍早日恢复太平。

次日一大早,陈城令火军提前拔营,将石凤魁远远抛在后面。下午到达安庆,“雏鹰号”早已候在江边。

陈城和黄宇乘船来到江北,前往安庆城拜会石达开。石达开抛开军务,亲自到帅府外迎接。

这石达开英气逼人,是个真正的少年英雄。他年纪与陈城相仿,却已经身经百战,得封翼王五千岁。之所以排位在诸王之后,纯粹是因为年轻。

他心胸宽广,机智果敢,德才兼备,不像其他诸王一到天京就贪图享乐,是太平军高官中的一股清流。

西征失利后,杨秀清派他坐镇安庆,统一指挥西征军。

石达开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在地方上建立行政体系,整肃军纪,征收税赋,恢复治安,深得民心。

不久前,石达开亲自指挥攻克庐州,迫使安抚巡抚-名将江忠源自尽。又攻破黄州,迫使曾国藩的老师-湖广总督吴文镕自杀。

江忠源早在1847年就开始组织团练,屡败打败太平军,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太平军南王冯云山,是太平军的死敌。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是曾国藩创建了湘军,但湘军真正的开山鼻祖应该是江忠源。

石达平能打败江忠源,其能力可见一斑。

寒暄过后,石达开问道:“贤弟,石凤魁不是和你一起出发的吗?怎么没看到他?”

石达开称陈城为贤弟以示亲热,陈城当然不敢称他石兄了。对于他的疑问,陈城也很感为难,不好开口回答。

石达开见状,便猜出了一二,说:“贤弟不必顾虑,直管说就是了。若石凤魁有罪状,你又碍于我的面子不敢讲,到头来害的还是他自己。”

既然石达开这样说,陈城也不必再遮遮掩掩,便把石凤魁挑衅火军、夜宿饮酒、强拉壮丁等丑事一一向石达开禀报。

石达开听完,先是怒不可遏,隔空把石凤魁骂了一顿。冷静下来后,他叹叹气说道:“强拉壮丁可是重罪。石凤魁不知轻重,又不肯虚心向陈兄学习,实在是罪有应得。”

陈城说:“国宗兄初次带兵,不小心忘了规矩。翼王多费点心,教育教育他就是了。”

石达开眼前一亮,问道:“我们石家全族加入太平军,几年来转战南北,我也疏于管教族人。这石凤魁不争气,实在是我的过错。陈兄大人有大量,我替石凤魁向你道谢。”

石达开大概以为陈城会向杨秀清告密,置石凤魁于险地。

陈城连忙说:“国宗兄是翼王家的子弟,即使犯了点小错,也该由翼王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