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4章 柳暗花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柳暗花明(1 / 2)

1853年年底,军械困窘的局面终于有了一线转机。

这年12月,高卢国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双方依然在朝见礼仪上争执不休。天朝要求布尔布隆按照天朝礼仪下跪,布尔布隆则坚决不肯,洪秀全和杨秀清均不愿接见布尔布隆。

最后,由顶天侯秦日纲会见布尔布隆。这秦日纲是太平军元老,永安封王时,秦日纲受封天官正丞相,地位仅在翼王达开之下,居群僚之首。

秦日纲出身于矿工,家境非常穷苦。他能力一般,但作风踏实,执行命令坚决,有一些愚忠的意思,深受洪秀全信任。

布尔布隆谴责太平军迫害天主教徒,秦日纲予以否认。他警告布尔布隆,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帮助清廷与太平天国为敌。

与不列颠国公使文翰不同,布尔布隆获准进入天京。天王自以为他格外开恩,定能使布尔布隆有所感戴。

结果适得其反,布尔布隆得以近距离观察太平天国,对天国观感甚差。

他发现金陵城内完全禁止工商业,只留下少数药铺营业。天国拒绝承认财产私有,一切财产归于圣库,实际上是归于天王一人。太平军纪律残酷,军民遇到王侯不避让、不跪拜都要被斩首。天京就像一座大军营,男女分营居住,严禁夫妻来往。

原本繁华的天京城,此刻却被一种恐惧、诡异的气氛所笼罩。

除此之外,太平天国的教义严重冒犯基督教的基本精神。天王自称是耶和华次子、耶稣之弟,杨秀清代天父下凡等乱象更是令布尔布隆匪夷所思。

即便太平军军纪严明,布尔布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只是一群宗教狂热分子。无情的现实、高层的腐化、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将迅速挫败军队士气。

显而易见的是,假如太平天国统一天下,洋人将很难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这将严重损害高卢国的利益。

鉴于太平军一时势大,清军一败再败,官方缺少能够与太平军抗衡的力量。布尔布隆建议高卢国政府采取“中立”政策,暂时不要与太平天国为敌。

布尔布隆在天京的另一收获是碰到了唐约翰。此时,唐约翰已经认清了太平天国的本质。他原想帮助洪秀全纠正教义,进而成为天国的精神导师。

结果可想而知,洪秀全将他视作异端,把他安置在破烂的房屋里,吃穿用度还不如普通百姓。天京市民更是把他看得如同瘟疫,根本不敢接近他。

布尔布隆将唐约翰救出天京,从唐约翰口中了解到火军的真实性。(太平军把陈城军称作火军,对外大肆宣扬。)

布尔布隆早就听说过火军,但他自认为自己属于科学、文明的种族,对火星人、血滴子的事不屑一顾。经过唐约翰一番添油加醋的渲染,他决定亲自到铜陵看看。

错过了文翰,陈城深为遗憾。对于送上门来的布尔布隆,陈城备受鼓舞。以他的身份,只需让他为火军讲几句公道话,必能引起洋人的兴趣,对火军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观过手机、运输车、步枪等现代器物后,布尔布隆已对陈城的火星人身份深信不疑。他不像唐约翰那样迂腐,天生就是个称职的外交家,具备精明、灵活、博学等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他还深入农村、军营、工矿,借以深入了解火军。陈城任其参观,亲自带着他四处游览,满心希望赢得他的好感。

此人很有城府,睁大眼睛看,树起耳朵听,却闭紧嘴巴,并不随意评论,弄得陈城难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后来,布尔布隆屏去左右,只留陈城和荷田密谈。公使的英语并不好,由公使夫人玛丽兼任翻译。

布尔布隆说:“陈先生博学多识,一定听说过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故事吧。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所依靠的都是百十人的小队伍。火星人虽然人少,但武器先进,制度领先。现在的陈先生,就是当年的科尔特斯、皮萨罗。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在火军面前都不值一提。陈先生何不效仿西班牙人,征服中国,好抒展平生志向呢?”

布尔布隆大概在试探陈城有无野心。

陈城说:“公使先生,我们虽是火星人,但和中国人同文同种,和欧美白人也素有渊源。因为火星发生地质灾难,整个种族遭受灭顶之灾,只有我们少数人逃了出来。后来,杨秀清把我们安置在铜陵县,虽说铜陵地方不大,但能有一片立足之地,我们深为感激,并不敢有其他僭越之举。况且我们火星人一向热爱和平,决不会因为武器先进而欺凌他人。”

老谋深算的布尔布隆半信半疑。

夫人玛丽则坦诚地说:“我们高卢国虽是文明之邦,但和火星人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论器物,论和平精神,我们都难以忘其项背。”

荷田说:“高卢国是人文荟萃之地,巴黎更是时尚之都。特别是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精辟入里,发人深思,我们火星人也深受启发。”

玛丽高兴地说:“想不到陈夫人对我国先哲竟然如此熟悉,我们却坐井观天,毫不知情。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玛丽误认为陈城和荷田是夫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