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4章 三经新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4章 三经新注(1 / 3)

苏泽感慨一句,在穿越前他也曾经有过一种认知,那就是只要变革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仿佛在变革的那一切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美好的新生活就突然降临在眼前。

这种神圣化的变革童话,却不是历史的真正面目。

当他自己主导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的时候,苏泽这才发现,其实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农民,有产自耕农,无产的佃农,有钱的富农,以及地主的利益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工匠,有手艺的手工匠人,和工坊中大规模的雇工,他们的利益也都是不一样的。

甚至官员和吏员,不同部门的官吏,他们的利益也都是不一样的。

苏泽说道:“想要建立一种制度,让所有‘民’都满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是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才能改革,那什么样的改革几乎都做不了。”

苏泽看向自己手下这些知府们说道:“很多时候,治政就是尽量让所有人都接受一个不那么糟糕的方案。”

苏泽说道:“浙江的里正参议改革可以扩大一下,范围也可以从里正扩大到各行各业去,先给百姓一个说不的权利,也有一个互相妥协的场所。”

接下来苏泽所有外客一律不见,政务都交给徐渭处理,军务都交给林默珺处理,经济上的事务都让福州的方望海处理,潜心在南京闭门写书。

五代时期,吴越国主钱镠在江口修建了防潮坝,但是在长达几十年的倭乱中,防潮坝不仅仅没有时间修葺,还因为战事屡遭破坏。

反正有【六经注我】这个金色被动技能在手,苏泽已经是当世顶尖的经学大师,现在又拥有了最高释经权,自然是想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了。

这也是苏泽并没有大规模改革大明的官僚制度,而是继续在明廷框架中运转的原因。

果然嘉靖十分的满意,只可惜他的好心情还没持续多久,就接到了儿子裕王在京师被百官拥立登基的消息。

苏泽问道:“冒然考新学,东南的读书人能接受吗?”

苏泽准备写自己的《三经新义》,在旧的三经上搭建自己的新的学说。

嘉靖怒不可遏的说道:“你这老狗!当年离京册立太子就是你提请的!莫不是早就勾结了那逆子!”

苏泽继续说道:“南直隶有诸位在,大都督府都是放心的,但是江西、广东的情况就难多了。”

徐渭说道:“其实王世贞是很好的人选,只是他还在守孝,不能出来做事。”

徐渭又说道:“其实明初的制度也很好,大都督,可以先考试,然后入国子监学习新学,再进行结业考试,按照结业考试的成绩授予官职。”

比如苏泽可以将以前天工书院中的技术课程,将经济类的课程,将水利土木工程类的课程都搬进去,培养综合性的技术官僚。

苏泽明白徐渭的意思,点头说道:“这个自然。”

等到散会之后,苏泽又叫住了徐渭。

朱元璋只是将朱樉召回南京,让他“反省”了一年,就又将他放回了封国。

苏泽问道:“文长的意思是,再开科举?”

胡宗宪听说福建烧出了这种材料之后,立刻让人从福州运来,用来在杭州建造防波堤。

众人纷纷点头。

胡宗宪虽然出仕东南,但是心中还念着明廷,所以给苏泽献策要在浙江治水。

最后抛开《周易》中玄而又玄的理论,将之改成一本阐释基础自然理论的学说。

“可是科举的内容?”

秦王府是

徐阶现在已经六十岁了,这一路上他心力交瘁,已经从微胖富态的富贵阁老,瘦成了岣嵝的老人。

徐渭说道:“自然是新学了。”

徐渭笑着说道:“大都督不是写在天工开物中的嘛?水泥。”

徐渭说道:“句章山人沈明臣,他现在正在随着胡公在浙江修水利呢。”

苏泽眼睛一亮,沈明臣号称明代三大布衣诗人,非常高产,一生作诗七千余首。

这下子嘉靖终于冷静一些,他用手拍打桌案道:“逆子!逆子啊!”

九月末,西安。

“胡公发现水泥是绝佳的挡浪堤的材料,胡公用铁条为基,灌注上水泥后做成多面体的石块,堆放在海坝下方,就能有效的抵挡海潮侵蚀。”

西安是有大明藩王的,当代秦王朱敬镕连忙在西安城外接驾,见到这位远房亲戚,嘉靖皇帝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徐渭笑着说道:“有何不能,当年王安石编写《三经新义》,北宋读书人不是很快就倒背如流了?只要关系到前程,谁没有熬夜苦读过啊?”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王世贞晚年编写《弇山堂别集》的时候,当朝宰辅重臣都给他投稿提供资料,只求能在书中列名。

徐阶说道:“太子的人应该在路上了,只要陛下体面,太子也肯定会给陛下体面的。”

胡公就是胡宗宪了,徐渭的老东主了。

徐渭立刻说道:“我这就给沈明臣写信。”

可就这么一个中了乡试的年轻人,苏泽竟然也能知道。

徐渭笑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