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1 / 3)

徐渭并没有直接响应苏泽的话,而是说道:“那请大都督召集南直隶各知府,问一问大家的想法。”

苏泽点头说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正该如此,那就以大都督府的名义向南直隶各府下政令,让他们赶往南京共同商议政务改革的事项。”

南直隶下本来有十四州府,不过掌控在东南手里的有十二州府,徐州和淮安府还在明廷手里。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繁华的,分别是南京附近的应天府、何心隐担任知府的苏州府,申时行担任知府的松江府,由朱明起义宗室朱聪浸担任知府的凤阳府,以及李贽暂代知府的徽州府。

其他各府倒不是不重要,只是人口不如这么几府多,商业也不如这几府发达。

苏泽从北方大胜返回,就召集南直隶的知府们开会,众人自然不敢耽误,很快就齐聚南京。

这期间,苏泽通过快船得知了自己离开北方之后,京师发生的状况。

裕王登基,京师闹出的种种幺蛾子,果然以朱明皇室的德性,隆庆登基之后京师的日子还是那么糟糕。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部分人对于隆庆的评价比较高,甚至认为如果隆庆如果能多当几年皇帝再死,大明还有中兴的可能。

而实际上隆庆这位皇帝,评价还不错的原因就是他死的早。

苏泽这位妻舅李贽,原本在浙江做知县,因为政绩不错被提拔到徽州府做代理知府。

“大都督这句话,真的是道尽了明廷问题的症结所在。”

朱聪浸又说道:“后来读了大都督的《与明廷书》,属下更是觉得茅塞顿开,悟出了一番道理。”

而隆庆开海和隆庆新政,很多也只是嘉靖朝政策的延续,比如海禁这件事在嘉靖末年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更何况隆庆开海专门开了漳州月港这么一个通行不方便的港口,根本不是后世认为的全面开放。

时人都称这两位知府,申时行以黄老家治松江,何心隐以法家治苏州。

申时行也是苦笑,科举开考以来,状元榜眼探相继造反,怕是日后也是史书上一段奇闻了。

大沽会战之后,明廷在短期内也不会继续和东南爆发大规模冲突了,军事建设只需要按照原本的速度稳步发展就行了。

“这书吏并没有贪墨这笔银子,但是却让府衙的好政策变成了坏事,属下撤去了他这份差事,却没有惩罚他,而是在思考到底是为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申时行工作能力非常强,普通的府衙事务他只需要半天就能处理完毕,接下来的时间他就在苏州府内巡视,他性格比较随和又擅长交际,和松江府上下关系都很好,松江府士人都称他有宰辅之才。

苏泽问道:“那凤阳府衙午餐的问题,朱知府是如何解决的呢?”

“大都督说的,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权力来自于上,那就只需要唯上就行了。”

两人和申时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故友相见的欣喜,日后这一科三鼎甲,都要在苏泽麾下效力了。

李贽也倡导商业,认为逐利是符合人性的行为,认为商人并不比读书人低贱。

“比如徽州府的墨工,徽墨天下出名,墨工多是家族传承或者师徒相承,有知名的制墨师傅,所制作的徽墨比黄金还贵。”

“富商是民,农夫是民,工坊雇工是民,他们的想法千差地别,所求也完全不一样。”

靠着福州水师学堂的积累,再加上苏泽靠着长宁卫的班底,军事上的人才并不缺乏。

“原来这户科的书吏,给知府衙门中的有品级官员,书办等三级以上吏员(前文,吏员分六品),全部都安排的每月四两银子的标准,而普通吏员和衙役,则是一个人一个月半钱银子。”

所以隆庆的这么一系列操作,都在苏泽的意料之中。

“其中元明革命的说法,将君权天授变为主权在民,实乃一言动摇了明廷的法统所在!”

苏泽看向朱聪浸,没想到

苏泽直接鼓掌起来:“朱知府此言,真乃吾之知音也!”

朱聪浸说道:“属下想要说凤阳府的一个小故事。”

朱聪浸又说道:“在山西的时候,以及在凤阳担任知府的时候,属下想到了一个问题。”

除了这些知府之外,苏泽还将王锡爵和许国安排到了会上。

李贽连续写了几篇文章,《论新家庭》,《新生活》,《论婚姻》,全部都是批判婚姻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倡导妇女解放,倡导小家庭模式。

苏泽接过话说道:

“南直隶是东南之重,改革自然要从南直隶开始,众位都是南直隶的知府一级的官员,请大家畅所欲言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让苏泽惊讶的是,

虽然看起来不管事,但手下官吏若是触犯法典,何心隐执法的时候也是冷酷无情的。

何心隐有些担忧的看向苏泽。

最后就是朱明宗室朱聪浸了,这位就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在会议桌前战战兢兢的。

所以李贽当政受到的非议和攻击最多,徽州府的读书人专门在《警世报》上刊登文章骂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