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庶妃升职记> 第109章 第10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 第109章(1 / 2)

第109章

太子相信嫡长子的话, 只是太子相信不重要。太子觉得他的父皇永安帝如何想更重要。

特别是如今两件事情综合在一起后,一切落在太子眼中他觉得后背有些发凉。这里头谁是得益人,谁会是幕后黑手。真不怨太子把矛头冲向谁。而是太子其时不多想的话,凭着谁得利来判断。太子第一个怀疑上的就是他的兄弟们。至于具体是谁?

太子的兄弟如今就是四人。四个里头哪怕是贤郡王这等平日里不起眼的, 太子都会怀疑。

上位者的多疑从来不错。至少太子瞧着诸位弟弟时, 他心头的审视是有的。太子最后对着儿子说道:“你的事情都传到你皇祖父的耳里。孤原来还想着你是稳重之人。如今看来你还是缺着一些考验。”

在东宫的嫡长孙出生后, 太子一直觉得嫡长子成家立业,后继有人。太子一直没有觉得大皇孙有什么毛病。但是这一回的事情出来后, 太子发现大皇孙这一个嫡长子的前半生太顺风顺水。这一栽跟头就是显露出问题来。

“父王,儿子错了。”大皇孙低头认错。

太子摇摇头,他说道:“此事端看你皇祖父的态度要紧。便是认错又如何?”事情都出来了,想法子解决才是要紧的。

太子更在意的还是亲爹永安帝如何想法。这等事情得揣摩妥当。

当天接到永安帝差人送来的卷宗。太子就是上奏本认错。附着太子奏本的是大皇孙的奏本。

这一对父子认错的态度非常好。大皇孙更是把错处直接揽在自己的身上,没有半分把错误往旁人身上怪罪的道理。

当然大皇孙认的错是自己一时心悦女色上。这等事情搁在皇家就不叫事儿。

至于永安帝看着长子长孙的认错奏本后, 永安帝是什么想法。

京都, 皇城, 泰和宫。

永安帝看着太子承认的错处就是疏忽对于大皇孙的关注, 让这一个嫡长子是办下糊涂事情。

至于对四大营的接近一事, 太子是半字不提的。更甚者说什么“四十年的太子”一事太子就差指天发誓, 那是有人在诬蔑。

永安帝看过太子的奏本后, 在末尾自然是看到太子提到最近因为染上暑气, 太子有些让弟弟们多替他分忧。

太子想交权, 交出大部分的权柄来打消永安帝的猜疑。

大皇孙就更是利落的认错处,然后请求皇祖父的处罚。至于什么原来心悦的女色不重要,大皇孙愿意自请禁闭思过。说自己学问不精才会酿成大错。

大皇孙思过是一,其二是闭门读书, 多读书自然就能明事理, 知进退。

永安帝哪怕在心中有怀疑, 这一位年老的帝王已经不如盛年之时的豪情壮志。人老了,又掌着天下的权柄。在这等位置上的皇帝总会越发的多疑。

特别是瞧着壮年的太子,永安帝的心中有戒备。同时也有欣慰,毕竟是多年培养出来的储君。永安帝这一回心头留下一个小疙瘩,但是永安帝还是相信太子在这一件事情里的清白。

至于大皇孙暂时闭门读书一事,永安帝觉得不错。大皇孙这儿永安帝批准,让这一个嫡长孙好好的思过一下。

倒是太子这里的退让,永安帝是迟疑起来。最后永安帝没有同意削减太子的权柄。永安帝不想给朝廷一个错误的信号。他不会想让人觉得太子的储君之位不稳。

永安三十四年,关于大皇孙闭门读书一事在朝廷上没有什么大的风声。倒是在有心人的眼里,还是读懂许多的事情来。

赵王在私下跟康郡王走得更近。赵王在这一个弟弟跟前总要讲一讲父皇的偏心。

在赵王眼中,大皇孙敢碰京都的四大营,这等勇气哪里来的。自然是太子给的。

如果是其它皇子插手兵权一事,还是关键的京都之地。肯定早被永安帝削了。但是这等问题落在东宫的身上,只是罚酒三杯的意思意思。

板子没有举起来,自然也就是谈不起轻轻落下。压根儿瞧来,在赵王眼中这就不是处罚,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赵王本来还有一番心思的,如今他是借着嫡妻过逝,伤心过度。

赵王是病了。

太医在宫里的要求下来着好些趟,太医治病又不是神仙开出神仙方。

赵王有意躲一躲,于是赵王这一养病就是养上好几个月。

赵王可能是小病假装大病。更可能是没病装出有病。这等情况落在旁人的眼中自然也是读出来不同的意思。

宁王府。

宁王就跟幕僚商议过赵王这一个兄长的举动。宁王笑道:“我的好二哥被父皇削过,在科举舞弊一事吃过亏后,如今瞧着胆儿太小。一点小事的风波就是被吓退后。”

宁王觉得赵王胆子小,他心头其时还是不怎么高兴的。毕竟赵王想退缩,那哪里成啊。赵王退后,宁王就真的甘心一个人顶上前跟太子斗?

又或者投子认输,往后瞧着东宫得意。

宁王有自己的心思。宁王当然不光是自己不甘心。主要是宁王的背后有人,支持宁王的那些人也不会同意宁王退缩的。只能说代表着一些群体的利益,宁王本人也不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