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第141章 第 14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第 141 章(1 / 2)

大雨之后, 阳光明媚。

杏子饱满滚圆,像一个个穿着橙黄色裙子的小娃娃挂在枝头。

董奉便自己带着背篓去杏林摘杏子,摘下的杏子卖钱维持家用, 若是赶路的人路过, 也可以随意摘取。若是附近的村民想要,带上点粮食就可以交换。

这片杏林, 是董奉维持生计的来源。

与董奉相处的这段时间, 姜烟觉得天空很蓝,空气很清新。

董奉这一生并不像华佗那么传奇, 死后也不像张仲景那么闻名。

甚至,董奉的医术可能也比不过这两人。

“这是刚摘下的杏子。”董奉将圆滚滚的杏子装在他自己编的小篓子里, 推到姜烟面前:“这杏子,或许没有你那个世界的东西好吃,可我却一直惦记着。”

姜烟剥开外面的皮,汁水酸甜可口,果肉的香气迅速蔓延开来。

姜烟用力的点头, 赞许道:“好吃啊!”

“喜欢便好。”董奉捋着胡须,吃过几个杏子后, 说:“因为这是我凭本事得来的!”

“劳动果实?”姜烟擦干净手指, 盘腿坐在蒲团上, 享受着明媚阳光和温暖的风, 只觉得浑身骨头都懒洋洋的。

如果忽略古代没有网络、空调。

大西瓜也不能想吃就吃。

姜烟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是非常安逸舒服的。

董奉点头,整理干净自己的长须, 笑道:“是这么说的不错!”

他在庐山隐居,日子倒是安逸好过。

可外面, 依旧是兵荒马乱。

董奉对姜烟说:“我便是看透了外面的兵戈之乱, 所以才决定隐居于此。没想到, 这庐山之下的百姓却是如此好相处。”

“你看。”董奉指着天空:“这天是明亮的,蓝天白云,和风徐徐。这地是肥沃的,种出来的杏子如此好吃,山下的田中也是硕大饱满的粮食。这百姓也是民风淳朴,极好相处。可为何,天地之间又会生出战乱兵祸,权力相争?”

“人,若是病了。尚且有草药针灸之术可以医治。可国,若是病了,如何能治?我不能,所以我辞官归隐,不如做个为人看病的大夫,总好过官场之内昏庸的官员争权夺利,我却束手无策的好!”

董奉年轻时候也曾为官。

可到最后,看着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来的丑恶嘴脸,还有他们枉顾百姓的模样。

董奉只觉得恶心。

他不想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扫除这些浊气。

“于是我便想,那我还是去治人好了。能救一个,是一个。这世上能活下来一个,是一个。”

董奉起身,双手背在身后。

大约是常年修道的缘故,他穿着宽松的长袍,倒是真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

“我在外头见过太多事情,偏生又不擅长种地。就有了这片杏林。”

他不是毫无所取,也不是强占便宜。

一棵杏树。

是他与病患之间的承诺。

只是董奉也没想到。

杏树一棵又一棵,竟然长成了一片杏林。

“杏林啊!”董奉走在杏林中,阳光从树叶之中洒落,被切割得斑驳。

姜烟跟着董奉走出去,路上还遇到提着一小袋粮食和几枚鸡蛋过来换杏子的村民。

那些村民见到董奉,皆是热情的打着招呼。

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种杏树辛苦。

这树苗只要种在土里,他们家的亲人也可以活下来。

若是杏树好好的活了,这些病患家属也会认为,这说明是之前生病的亲人以后身体会越来越好。

穿过杏林,董奉面前是浩荡山水,秀丽迷人。

几百年后,诗仙李白会路过庐山,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再几百年,会有另外一位诗人,在这里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①②

而这庐山,董奉尽管没能将自己的行医手稿流传于世。

却给了中国人一片两千年的杏林。

医者,当仁心仁术。

又应当有所尺度。

医者,当心怀天下。

又应当目有患者。

杏林春暖,医者仁心。

姜烟站在杏林外,这一刻出现在庐山的远不止董奉。

还有华佗,有张仲景。

不仅如此,姜烟还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的大夫。

他们有的摇着金铃走在大街小巷,城镇乡里。

有的坐在医堂药馆,落笔便是一张经过仔细斟酌的药方。

一人一方,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用的药方也会有所增减。

他们中,有穿着长袍的书生模样,也有佝偻着身子的老汉。

更有穿着马面裙,端庄秀丽,静谧的站在一角的女子。

“姜姑娘,多谢你!”张仲景、华佗和董奉齐齐转身过来,那些同样站在山谷中,看不清楚模样的人影也转过身来。

他们齐齐朝着姜烟一拜。

“不不不!”姜烟赶忙回以一礼。

“姜姑娘,若非你,我等也不知晓,后世的医术竟然发展如斯。行医济世,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