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带着仓库去三国> 第545章 书院缺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 书院缺钱(1 / 2)

“主公,目前锦衣卫有多少人?”

李儒道。

“现在规模不大,只有一千多核心成员,若是加上外围成员,差不多有三千多人。”

秦琪道。

“锦衣卫核心成员,配备的武器装备全是夏口军中最先进的,这一点不用质疑。

好多军方没配置的装备,锦衣卫就先配备了。人员只要看中,可以随意抽调。

前提是对方愿意,不论是军方士兵,还是地方官吏。经费上,从本官的私人腰包里掏,不占用内政一分钱。”

秦琪道。

李儒惊讶无比。

要知道一个组织兴建起来,维持日常开支,绝对是一个烧钱的主,还是很烧钱那种。

秦琪之所以不占用内政部门的钱,就是想让锦衣卫在行使职权时不受外界影响公正、公平的原则。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秦琪心中明白。

“主公,卑职明白了。”

李儒道。

“老典,让人安排一下文优先生的住处,再带上几箱上好的名酒、红酒,一起带过去。”

秦琪道。

“遵命!”

典韦道。

李儒走了。

“主公,下午你要与文若先生一起到书院,是不是先休息一会儿?”

典韦道。

“不用!等文若来,咱们就走。”

秦琪道。

下午,秦琪、荀彧二人走进书院。

此时的书院规模非常大,年年在扩大书院,不断征用周围的民房、土地。

经过几年发展,书院占地面积达到恐怖的二万多亩,分有好几个分院。

形成了一个综合性书院,可以说是大学城一点不为过。

成为天下间最大的书院。

书院中,好多房间安装上玻璃窗,透光性更好,建筑采用水泥、砖瓦、木材修建。

屋顶全是琉璃瓦,不是后世的钢混结构。

设计上,追求实用、舒服,充分利用空间,不浪费空间面积,不做一些无用的空间。

进入会议室,秦琪、荀彧二人分别与书院中的大佬行礼相见,简单说几句。

“诸位大佬,今天本官带着荀大人来书院,就是解决你们的问题,有什么事尽管说,

只要能解决的一定满足。不过,该诸位大佬出面解决的问题,你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书院的宗旨就是让天下人人能读书,人人能识字,才能提高天下百姓的文化素质。

只有百姓识字,懂得道理,分得清好坏,能识别真伪,才不容易受到他人蒙蔽。

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帝国崛起、复兴的关键。本官当初顶着那么大的压力,

一定要走平民路线,目的就是让国家崛起,百姓有个安静、平稳的生活、生产环境。

本官也晓得,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好多大家族、宦官之家不能接受。

总觉得咱们让百姓子弟上学,是抢了他们的饭碗,抢的他们的蛋糕。其实呢?

那种想法太狭隘。我们要建立一种机制,一种竞争机制。只有竞争才会让社会进步,

文明推进速度加快。帝国会从竞争中越来越强大,百姓会从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最终的结果就是建立一个国强民富的体系、制度。竞争能让很多优秀人才冒出头来,

竞争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没有竞争,没什么压力,搞好搞坏一个样,

会抑制人的积极性。这几年,在诸位大佬的努力下,为咱们内政、工商业、

郎中、军事等诸多领域培养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人才,这些功勋本官一直牢记心中。

等到平定天下,清除混乱,实现天下归一,本官会给诸位颁奖,要让后世子孙记住你们做出的奉献。

这一点任何人不可抹杀,你们也会在历史发展中添上重重一笔。”

秦琪道。

“秦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们这些老家伙心中明白,也理解你用心良苦。

可是,夏口军拿下来的地盘,一下子在各地修建书院,非常困难,也不现实。

不象荆州、交州、扬州等地区,筹建的早,基本大的村庄都建立起书院。

百姓家的子弟也会把孩子送来上学,可是刚接管下来的地盘就困难了。

一是修建书院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还有咱们书院也没那么多人手上岗。

重要的是,那些地方百姓不会轻易把孩子送进书院。告诉百姓说孩子上学不要钱,

依然不相信。另外,新接管的地区,村子规模不很大,没多少人口,

也不可能每个村子建一所书院。那需要多少老师。而荆州、交州等地区,

基本是迁移户,一开始村子咱们就建得很大,相对来说,人口也集中,很多事做起来更方便。”

卢植道。

秦琪点点头。

卢植说的事确实是现实存在的情况。

这个时代,村子不会太大,人口不会太集中,相对比较分散,操作起来很麻烦。

“诸位大佬,夏口方面,在教育上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你们心中明白。

整个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