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眺望时空> 第一百四十一章 蛰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蛰伏(2 / 2)

城弩炮,投石机。

更加先进的技术,秦国已经拥有了,但是现在刚刚展开的工业还不能大量应用,而使用金属较少的现有武器装备是最好的选择,以秦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人力,可以大量制造这样的战争武器。

两三年后,具备了初级工业基础的秦国,就可以开始制造具备现代工业的热武器了,那时冷兵器就可以逐渐淘汰,到时秦国就会拥有碾压任何力量的热武器军队。

时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秦国不可能不管不顾闷头发展,积蓄力量,所以今年是秦国最后一年蛰伏,今年秦国的军队会进行改制,重新制定训练大纲,开设军事指挥学院,培训指挥人才。

粮食,土地,人口,这些都可以在战争中获取,唯一欠缺的便是专业化的职业军队,所以现下最忙碌的是军队,士卒们每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不仅要接受军事训练,还要接受文化训练。

为了便于全民文化普及,秦国的朝堂以政令形式向全国发出了通告,文字被重新编修简化,加注声律,要求限期掌握,期限为一年,明年所有的公文政令将会以新修订的文字为官方文字,旧文字废除不得使用。

秦国的一系列动作虽然很低调,但是造成的影响,不论怎样控制,还是不可避免的传开了,各国看着秦国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摸不着头脑。

秦国是一个善于学习,锐意改革的国家,在不断地改变中成为强国,所以秦国的变革吸引了各国争相研究,。

这些变革的项目无一不是在冲击旧有的社会体系,各国研究的结果就是秦国是在作死,是在挖自己的根基,他们的结论是秦国很快就会乱起来了,自此他们就会少了一个威胁,各国私下里甚至开始商量瓜分秦国大乱后的利益。

秦国会乱吗?会!这是肯定的,秦国的变革是以民为本,所有的制度,政策都是围绕百姓展开的,和现行的社会体系属于两个对立面,是在动摇权贵阶层的利益,不可能没有动静。

这一年中秦国明面上,暗地里冲突不断,各种刺杀事件层出不穷,权贵们想尽办法收买腐蚀执政的官员。

李福安入秦带来的不是几个人,也不是几条国策,他带来的是一个成体系的治国方略,一个可以永远实施下去的制度。

面对权贵的反弹见招拆招,秦国原有的谍报体系经过整合训练平铺到百业当中,街面上日夜巡逻的武卒强力镇压各种捣乱的人群,被捉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被强制服劳役。

这一年秦国的官员几乎都被换掉了,几年的准备,稷下学宫储备了数量足够的官员替代人选,不怕有人借机闹事,正好清理替换。

政策利民,百姓不傻,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蛊惑人心之辈被坚决清理掉,换来的便是上下一心,执政的官员只要掌控民心,再加上军队强力支援,所有暗地里的手段都被不动声色的处理掉了。

看似平静的秦国这一年无数人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所有的鲜血都被悄悄的掩盖,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秦国平稳的完成政治架构过度,不流血的变革不存在的。

安心度日的秦人不会想到,有多少人为了他们的平静生活付出了生命,有多少人负重前行,只为让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

华夏这个民族从来不缺乏为理想牺牲的人,他们满腔热血,不求回报,只为看着理想成功,在秦国的土地上不断谱写血染的战歌。

世间谁人无情,百姓们不知道国家在悄然的改变,不知道他们正在成为主体,大事件也不是他们关心的事。

百姓看不明白国家大事,但是看的清楚谁对他们好,欺压他们的权贵不见了,突然就没了,街上的青皮流氓没有了,都被送去服劳役了,武卒们时刻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往日他们受了欺压无人理会,如今武卒会当街处理,抓捕涉事人犯,不顾及人犯身份,百姓们体验到了作为人的尊严。

所以每当有武卒牺牲被抬着经过街面时,百姓们便会自发的站在街道两旁送行,这时武卒们会挺直腰身,噙着眼泪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人终究是需要被承认的,他们的作为,他们的牺牲被承认,代表他们的坚持有了回报,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