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造化神谭> 第三十一章 无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无题(2 / 4)

前无古人,陆俭瞟了莫乌胤哲一眼,见他表情平静,又接着说道:

“同时他又法力高强,连场大战都没人奈何得了他,这就给了巨量的怨煞以完整地吞噬他魂魄的机会。完整地吞噬了神主的魂魄后,怨煞显然又发生了一次不得了的蜕变,成了灰魔煞,不但凝气成液,如同流动的灰光,对生灵身、魂、运、命的侵蚀也变得瞬间即可完成,同时还具有了被动反击生灵动念攻击的能力,侵夺一切生机,可谓是凶相毕露。

“这种灰魔煞有多厉害,从释门不还果业的高僧都不能抵挡它一扑,就可见一斑。幸运的是,灰魔煞并无智慧,不会去主动寻找吞噬生灵,只能被动的被攻击后循着念力轨迹去追踪攻击源头,而且这玩意儿只要不吞噬其它生灵补充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自我消耗消失,最后自我消亡,也算上天有好生之德。

“原本对灰魔煞参悟最深的人是一位魔道修者,但参与封印修者的却以儒释道门为主,所以最后反而是这三门最为了解灰魔煞的来龙去脉。也是因此,容忍魔修造孽许久的三门看到了魔修功法的缺陷与危害,兴起了剿灭魔修以正道风的心思,这就是封神之战的缘起。”陆俭讲到这里,算是把能解释的基本都解释完毕了。

“按你的说法,灰魔的事情应该非常有名才对,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起过?”莫乌胤哲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岂止是有名!灰魔的公案当时是震动了东华大陆的,简直在修道界无人不知!只不过封神之战更有名。

“封神之战牵连太广,打得也太惨,战前是百家争鸣的盛况,战后则儒释道三家独大,很多三家之外的宗门要么被连根拔起,要么变成了山野淫祠,都没有了像样的门庭,更没有了官面上的声音。

“这虽然让修道界的风气为之一清,但也导致战前的很多宗派山门崩坏,典藉化灰,损失了不少秘辛的记载。即使有流传下来的记载,也变成了珍本,在少数大宗门中束之高阁,有资格看到的很是寥寥。

“第二个原因是,封神之战前,神魔之分仅是各门各派私下里的区分,无所谓谁是正朔谁是外道。但封神之战后,神魔之分却是有了官面说法的,胜出的儒释道三家得了封正,与支持的世俗王朝互为犄角,对魔修的打击犹为酷烈,这让散修保留修魔功法、甚至相关记载都变成了一件极危险的事,再加上修魔功法的巨大隐患,在封神之战后也算是大白于天下修士,弃之若敝屣,也是理所当然。

“几千年来,除了一些刚开智、没根脚的小妖小精会顺着天性修了魔,只要有传承的修道者,就没有会傻到弃正朔而取外道的,这是导致灰魔事件在散修中也知之不多的原因。”说到这里,陆俭顿了一顿:

“第三个原因是没有价值。”

在陆俭看来,修魔功法被修道界屏弃已成共识,若非修者就是想饮鸩止渴,或不懂其中关窍,传承有序的修者,谁愿意走一条死路?所以封神之战后,魔修的事迹都成了年头久远故事,闲时读读,消遣娱乐而已。但是灰魔的故事,读来消遣代价有点大,大到都不能称是消遣,而是傻吊。

开府期前,文字功法都是写在纸、简上的,那是用凡胎肉眼去看的书,既易破损,读之也不便;到开府境后,神力已经可以凝雾为实,所以给开府期以后修道者看的书,都是以神力烙印在玉册之中的,不但可以保存万年不损,读时更是只须持于手中,以神念相接即可,方便得很;

玉册相较于纸、简,除文字外,还可记录声音、影像,最重要是可烙印不可言说的意念,如玄奥难明的修行体悟等。所以凡玉册所载,都属于一门一派的核心道藏,在宗门里阅览玉册,不仅需要身份地位的认可,还需要支付昂贵的宗门功德值!

灰魔的公案在当时非常震撼和轰动,所以关于灰魔的详细情况,在当时各宗门都是用级别很高的玉册记载。你说哪个傻冒会愿意拿万金难得一点的功德值,去看这些于修道无益的故事记载?

“至于我呢,那是功德值太多,不花一花都霉掉了,所以恰好看到了这一部《仙神百训》,又恰好帮你收集了炼幡材料,你说巧是不巧?”陆俭笑嘻嘻地道。

讲到这里,莫乌胤哲已经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时思绪万千。想自己幼年孤苦,自儿时起便仇恨填心,现在虽然历经坎坷,也算如愿完成了自己的复仇目标。

只是以牙还牙地屠杀了那些唐人,告慰了族人在大火中挣扎死去的在天冤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却并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意。千里逃杀中,还不禁数次扪心自问,这一切自己到底有没有做错?现在又怨煞侵体,所剩时日已然无多,匆匆一生,即将萧瑟落幕,一时竟不知此生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不禁痴了。

“我一共杀死了多少唐人?”愣怔了一会,莫乌胤哲突然问。

“你不妨自己猜测一下。”陆俭道。

“我最早罩进阵的,有两个大城,后来在逃跑时,又灭了两座小城,算着应该与灰魔仿佛,有三十万左右吧?”莫乌胤哲猜道。

陆俭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老哥,现在算是盛世,每一城都要比灰魔那个时代大得多也繁华得多,城中人口更是倍之;城与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