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七百五十一章 黄忠决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一章 黄忠决策(1 / 2)

“贵霜之战,想快是快不得的。想灭掉一个大国,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

“贵霜虽然连连失利,但也只是伤及国本,甚至还未到放手一搏的情况。此时我们无论向北还是朝南,最需要做的一定是先将后方稳固。“

荀攸将手指向天屋山的方向,随后言道:“诸位都不想前线战事正酣,后方却因道路问题断了补给和支援吧?”

荀攸的话音落地,大帐中顿时面面相觑。

这下大家都知道荀攸想要表达什么了,他是想在大战之前先解决天屋山的通运问题。

但这个事情又如何容易……

在翻越天屋山之前,所有人都对这座绝地没有什么概念。

但是当他们亲身跋涉之后,才发现这条连通东西大陆的山脉是多么的凶险。

荀攸所说之话不可不防,但战机就在眼前,现在不战等贵霜将布局彻底安排完毕,接下来的推进就更加艰难了。

一时间大帐陷入了沉默。

贾诩看着天屋山有些出神,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在他看来,道路阻绝毕竟是还未发生的事情,用还未发生的事情来贻误现有的战机,确有几分不妥。

就在这时,西域至高王李俊言道:“我会动员西域百姓上天屋山修路,我们可以两线同时发展,一边修路一边作战。”

闻听此言,荀攸和贾诩竟是同时摇头。

随后荀攸言道:“一起做就意味着两头耽误啊,我们手头上有十余万的贵霜壮劳力,如果全都投入天屋山长廊的建设中,再加上西域百姓的帮助,我们甚至可以抢在今年年关前修建出一条简单的长廊。但如果我们选择征伐,就意味着这十余万壮劳力需要运送粮草保证大军后勤。我们没带什么辅兵,就连火头军都是按照最低数量进行配比。总不能让我们的战士去干这些杂活吧。”

一旁的鲜于银感慨道:“以前在国内作战,哪有这些苦恼啊!”

贾诩笑道:“我们现在毕竟不在国内,在异域作战就是如此。国内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征集民夫,但这里的贵霜人显然不会自愿前来帮忙!”

随后贾诩看向荀攸,言道:“我们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将道路修建好来,也会意味着我们因此失去了先机。贵霜有了足够的时间排兵布阵,想要在寻找突破口就是千难万难了。”

荀攸摇头道:“不如此,一旦有变,我们将万劫不复。与其未来多花费一些功夫,也要将眼下的隐患先解决了才是!”

贾诩沉默片刻,随后道:“公达所言毕竟还没发生,而我们手头上的粮草更是堆积如山,就算出现大雪封山粮道受阻,我们也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也足够我们将新的粮草运过来了。”

荀攸沉声道:“你这是听天由命?不妥,绝对不妥。”

贾诩也淡淡的道:“你这是拿战机在防患于未然,至少在当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荀攸嘴角一挑,笑道:“文和也说了,当下没有意义,但是对未来来说意义确实长久的。再者说了,你制定的战略虽说是针对目前的局面最好的战略,但这个战略也不能确保一定能胜,要赢得这个胜利的周期那就更难保证了。战场瞬息万变,不稳固好后勤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贾诩哟呵一声,随后也回击道:“先机尽失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瞬息万变,我们就连变的机会都很难再有。再者说了,哪怕让你赶在年关之前修建好天屋山长廊那又如何?如此赶制出来的运粮要道,你确定就能够稳当的连通东西不出现问题?”

……

贾诩和荀攸的争辩从针对于各自的观点,到后面的引经据典。

这一幕也看得众人大感新奇,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两位军师如此激烈的争执呢。

黄忠见这样争执下去,谁也说服不了谁,他立刻终止了这场争论。

在他看来,两位军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一定要他选择,他肯定是更加偏向于贾诩的策略的,毕竟保守作战就不是他的统兵风格。

黄忠稍作犹豫后,还是起身道:“天屋山长廊势必是要建设的,这也将会成为连通东西两个世界最重要的道路之一。但长廊什么时候建,要怎么去建,这并不应该由我们重点考量。我们是军人,我们远征至此的目标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征服!”

顿了顿,黄忠继续说道:“我们可以由西域诸国先筹办铺路所需物料,也可以着手征集民夫集结,这其中的粮草供给还有钱银补贴都将由大汉来承担。”

随后陈风看向荀攸,言道:“劳烦公达修书一封发往洛阳,请求陛下派遣天工内院的技术人才前来协助。有天工内院的人指导建造,速度能快上一些。”

荀攸叹了口气,但黄忠作为三军主帅,他既然已经决定了,自己就没有再反驳下去的道理了。

对于原北军人马,从陈风那里传承下来的品质就是,无论前期争论得再凶,但凡决策已定,所有人就需同心协力的把这个决策做到最好。

黄忠见荀攸面上挂着浓浓的担忧,于是笑着劝道:“公达之忧,某都能理解!只是天屋山长廊不是一年两年便可稳固的,这个可能与你想的有所偏差。”

黄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