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六百二十六章 铸币之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六章 铸币之事(1 / 2)

皇宫御书房内,陈风把玩着一块银制圆币,面前的桌案上也摆着各种各样的铜币。

书房中除了工部尚书张机之外,还有新任的户部尚书阎柔,内阁辅臣司马懿,诸葛亮等人。

此时年关刚过,大汉也迈入了广武四年,但是洛阳城的年味却没有丝毫消散。

看着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大臣,陈风脸上也流露出笑意。

工部尚书张机看着陈风面前的各类铜币,不由得猜测道:“陛下这是想要铸币?”

陈风把玩着手中圆币,点头笑道:“自西汉初期,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引起的吴楚叛乱和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但是自董卓入京,各地诸侯并起之后。毁五铢钱,铸小钱,各地又有了不同的度量标准。”

“如今虽有明文规定,严禁民间私铸货币,但这种事情却屡禁不止,这也直接导致了货币流通不畅,百姓和商人更喜以物易物。甚至是朝廷税负,也多是以粮食,布匹为主。”

“长此以往,于国于民于商业流通上都不甚有利,所以朕想,由朝廷重新造币,统一度量,样式以及重量。既可以方便兑换也有利于流通,何乐而不为?”

张机闻言点了点头,他目光一直放在陈风手中的银币上,随后言道:“朝廷制造银币流通,恐怕会引发银价大涨。”

陈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张机提出这一点后,他也早有了应对的方案:“隐藏起来,前期先不要公布,待铸币成规模后再行推广,这样涨价的只能是银币。”

陈风将手中的银币递给一旁侍立的艳艳,由艳艳交给到一众大臣手中。

众人先后把玩了一下,纷纷露出惊叹的表情。

一枚小小的银币,做工却极为精美,其背面是个大大的汉字,汉字下方还有各种番外文字标注的汉,正面则是一只腾云驾雾的龙,雕刻得栩栩如生。

如此精美的银币如果流入市场,必定会立刻成为硬通货。

张机思虑再三,还是拱手说道:“陛下,币制改革不是小事,臣认为还是应该在朝会上提出,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议才是!”

陈风满意的看了一眼张机,工部也好,一部尚书也罢。能够如此谨慎行事,并不为了君王的喜好而去迎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干臣。

但陈风还是摇头道:“此事至少目前还不宜大张旗鼓的去弄,张卿可先在天工内院中搭建一条小型生产线,技术成熟之后,便将生产线复制到唐城铸币场去。此时能够隐瞒多久,就瞒多久。等时机成熟了,在将银币放出来。”

张机见陈风已有了决断,还是拱手言道:“微臣遵命。”

这时,司马懿言道:“主公说的货币不流通之事,也确实需要整顿了。银币发行之事还有待时间沉淀,但铜币统一度量之事却是刻不容缓。”

陈宫补充道:“是极,民间屡禁不止的铸币场打压一处又会新起一处,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不心动。再加上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铜币成色参差不齐,很难进行有效的兑换,各地铜币的价值也不一样。”

陈风沉声道:“那就加强打压力度,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按最严厉的国法来处置,朕倒是想看看,有多少人不要命。”

诸葛亮拱手言道:“如此也是治标不治本,很多铸币厂明面上归属于私人,查下去也是如此,按照国法很难将幕后之人揪出来。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铸币场的背后,多是各地世族门阀。”

陈风冷笑一声,从桌案上拿起一份名单,言道:“没有证据证明?你们看看这些吧!”

艳艳再度将名单递给了大臣们传阅,所有人看过之后都露出震惊之色。

其上每一个铸币加工厂具体的位置,所涉及的人员,人员背景包括背后的势力和牵扯的人际关系全都一清二楚。这让这些大臣们无不脊背发凉。

事实证明,只要自家陛下想,他就能够知道他所有想知道的事情,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他们不知道的是,陈风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详细的情报,可不仅仅是天网的功劳,机云阁同样功不可没。

“诏令各地官府,按照名单上给我抓,所有涉嫌之人全部都要缉拿归案。让检察院成立专案组,介入此事并一一印证罪名,在交由法院审判。此事就辛苦陈宫了。”

陈宫立刻拱手领命,毕竟他现在可是大汉第一个大法官,坐镇高级人民法院,总览天下法院事务!

诸葛亮继续言道:“这一波打压下去了,难保不会有下一波人出现。毕竟一枚成色十足的五铢钱进到这些私铸货币的地方,出来就是两枚甚至是三枚品相低劣的五铢钱。如此暴利,谁不行动。”

陈风沉声道:“那就加大中央发行的钱币的质量,可以参照银币的设计与做工来改良铜币。朕就一个目的,让朝廷流通的货币与私铸货币产生明显的区别,提升朝廷货币的公信力。当私币没了市场,无利可图之时,朕看谁还私下铸币。”

……

陈宫连忙说道:“如今私币虽然泛滥,但是朝廷还没到缺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