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五百五十章 朝廷封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章 朝廷封赏(1 / 2)

益州成都,诸葛亮放下手中毛笔,将写满了字的纸拿起吹干,随后装入信封中。

就在这时,李恢从外走了进来,诸葛亮见状,笑道:“真是说德昂,德昂到,亮正欲寻你呢。”

李恢一愣,随后看向诸葛亮手中的信封反应过来,前几日诸葛亮还在和自己说南蛮的事情呢,看来是想让自己前往南中传信了。

李恢笑了笑,拱手道:“陛下的圣旨刚刚送达,应该是对各部将军的封赏和调派,请先生过目。”说罢,李恢从袖口拿出一份圣旨。

诸葛亮郑重的接过圣旨,随后展开看了起来。在李恢好奇的目光中,诸葛亮将圣旨卷好收了起来,只是眉宇间好似有点深沉。

李恢正要开口询问,只听诸葛亮展颜笑道:“德昂所料不差,正是陛下对众人的封赏。很多地方亮与陛下也是不谋而合。”

诸葛亮转身回到坐榻上,羽扇轻挥,示意李恢坐下。随后言道:“陛下任免徐晃将军为益州军总督,严颜为副都督,郝昭,雷铜,吴兰,泠苞为帐前校尉,统兵坐镇巴郡。陈宫为益州刺史正带领大量新任免的官员前来益州上任,其中还有援助南蛮的各类人才。马岱调回汉中任汉中太守,总览汉中军务。”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说道:“费观为南中太守,刘巴为巴郡太守,李严为益州别驾,孟达为梓潼太守,吴懿为江阳郡太守……”

“张任,法正,吴班,张翼还有你,调往都城任职。张任为兵部侍郎,法正入御史台,吴班任刑部侍郎,张翼入千军都护府,你任礼部侍郎……”

李恢斟酌了一会,言道:“陛下与朝廷的安排都挺合理的,各地太守人选也可以,算得上是因才任免了,不知陛下如何安排先生?”

诸葛亮淡淡的回道:“升入内阁。”

李恢眼前一亮,言道:“那已经是我朝的政权枢纽了,先生以弱冠之年入选内阁,前途将不可限量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言道:“陛下的任命都很合理,只是有几处亮觉得需要改动一下。”

李恢一愣,心中暗道:“这诸葛亮也太专权了吧,陛下下达的任免,你说改就改,而且你马上就要回都城了,这么擅自改动,就算陛下再大度,也会心生芥蒂啊……”

诸葛亮就像没有注意到李恢的表情一般,缓缓言道:“首先是汉中太守人选,马岱跟随陛下多年,能征善战,总览汉中军务不成问题,但以他的政治素养,为汉中太守就不太合适了。汉中地处战略要冲,虽然汉中位于国家腹地,但汉中东进可入上庸,西向可抵凉州,无论是西凉边境生变亦或者未来对荆州用兵,汉中都是预备军。再加上汉中人口稠密,所以汉中绝对不容出错,需上书一封,请陛下调善政善谋者进入汉中才行。”

李恢舒了一口气,只是上书还好,毕竟是征求陛下的意见。而且诸葛亮言之有理,想必朝廷会善加斟酌。但是诸葛亮的下一句话差点让他跳了起来。

只听诸葛亮继续道:“梓潼郡乃是汉中与益州的衔接要地,此处必须由我朝心腹坐镇。孟达其人,见风使舵之辈,并非坦荡君子,将其留在梓潼坐镇,一旦益州局势有变,只怕汉中与西川的连接就会被他阻断。依亮之意,应当调吴班坐镇梓潼才是。”

李恢赶忙劝道:“万万不可,陛下和朝廷已经任免。先生可上书言明厉害,万不可专权独行啊。”

诸葛亮转动着手中的圣旨,微笑道:“德昂以为,圣旨为何是以这等形式出现在亮的手中?如果是朝廷封赏,不应该派遣礼部和吏部官员,大张旗鼓的送来印信吗?”

李恢一愣,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

诸葛亮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陛下给了我修饰之权……”

李恢只觉得当今陛下真是……如果是真的,那心也太大了吧,如今益州的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中,诸葛亮想要在益州自立都有可能。陛下不思防备反而将任免之权给了当权者……这……

但如果陛下没有这个意思呢?李恢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如果陛下没有这个意思,诸葛亮又擅自为之的话,只怕要死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

诸葛亮笑着看向李恢,随后将刚刚写的那封信递给他,继续道:“虽然陛下任免你为礼部侍郎,但是亮觉得,由你来串联南蛮与大汉是最合适的。你深知南蛮民生,更懂与蛮人的相处之道,此时你有礼部侍郎的头衔,就能更好的协调两族关系了,不知德昂是否愿意前往南蛮。”

李恢嘴角抽了抽,他不是不愿意,只是圣旨明明是调他入朝,现在他却自作主张前往南中,他是真的不敢啊。

诸葛亮仿佛是看透了李恢的担忧,哈哈大笑道:“德昂放心便是,亮将手头上的事情安排好,不日便会启程回返都城,如果陛下怪罪下来,自然由亮挡着。”

看着诸葛亮意气风发的样子,如果真的出事,诸葛亮定然是首当其冲的。人家都敢赌上自己的大好前程做这些调整,那他又有什么不敢的。

李恢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朗声道:“恢定不辱命。”

随后李恢好奇的问道:“但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安排孟达?”

他是真的好奇啊,孟达作为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