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四百九十一章 平定汉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一章 平定汉中(1 / 2)

看着一马当先,率军奔杀而来阎行。

诸葛亮不知道是该笑还是不该笑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城外的叛军都是阎行强行糅合在一起的,一旦阎行阵亡,那城外数万叛军定会作鸟兽散,届时汉中大量叛军作乱,平息下来所要耗费的成本就要加大很多了。

现在诸葛亮心中也有和付其同样的想法,这家伙气性怎么那么大呢。别的不说,自己只要下令抛石机一轮激活,别说是一个阎行了,哪怕是十个叠在一起也得被砸成肉泥。

正当诸葛亮犹豫不决时,只见远方天空隐约间升起数根响箭。

诸葛亮神情一松,嘴角也泛起了笑意,徐晃将军总算是赶上了啊!

随着诸葛亮大手一挥,抛石机同时发出咆哮。

阎行只感觉头顶突然黑影密布,他错愕的抬起头来,眼中的暴怒顿时化作惊恐。理智虽然回归了,但为时已晚。

“轰、轰、轰…”

当尘埃散去,阎行所在的位置哪里还有一个人影,正在冲锋的叛军将士先是一顿,随后不知是谁嘴里发出一声呐喊,扭头就跑。

督战队见主帅已死,谁还有心思将刀口挥向同伴,也纷纷调转马头。

只是当叛军队伍开始散乱欲退之时,突然发现自己四面八方烟尘滚滚,显然是有大军在朝着他们急速杀来,从战鼓声和朝廷大军独特的号角声不难判断出,来的肯定不是自己人。

有的叛军已经绝望的站在了原地,有的叛军惊恐得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更多的人则是汇聚在一起,朝着明显没什么动静的东南方向突围。

此时汉中城门也缓缓打开,叛军们愕然的发现,一队队装备精良,精神饱满的汉朝铁骑杀将而出……显然汉中城还有大量的生力军,只是守军将官一直都未曾调用而已。

这一下就连惊慌失措的叛军将校也面如死灰了,显然人家是早有布局的,目的就是将他们拖在汉中城下。再加上现在阎行已死,他们更是没了主心骨,乱局与败局是注定的了。

汉中城的骑兵队伍杀出城后,并未马上发起攻势,而是齐声呐喊:“只诛首恶,降者不杀……”

越来越多的叛军士卒放下兵器匍匐在地,数万人的队伍顿时混乱不堪,逃的逃,降的降,根本没有形成任何抵抗。

跪地而降的叛军还好,逃跑的就没那么幸运了,朝廷军所织成的围杀网一层接着一层,东北方向是杨昂率领的安阳军组成的围杀阵,西南方向是杨任率领的汉中最精锐的定军山大营的将士。稍显平静的东南方向又是徐晃亲自布下的口袋阵,逃兵除了徒增伤亡外,根本无处可逃。

战场上一番收编与善后,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才渐渐平息下来。

诸葛亮立于城门口,亲迎得胜之师回城。

徐晃率先策马而来,在城门口便翻身下马,快步走向诸葛亮,脸上带着惭愧之色,言道:“幸赖先生将叛军锁在城下,晃险些误了大事啊。”

诸葛亮呵呵一笑,随后摇头道:“此非亮一人之功,稍后亮为将军引荐一奇才。”

徐晃见诸葛亮没有要追责的意思,心中也长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自觉的解释起来:“汉中郡的世家门阀对我们的抵触之心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这一路上我军频繁遇到袭扰,而且那阎行在西城一带横征暴敛,西城被打造得跟个军事要塞差不多,要不是将士用命,恐怕战事还得拖延……”

诸葛亮点了点头,言道:“无碍,此役过后,汉中的世家门阀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了,阎行已经帮我们把最刺头的那几个杀了,也方便了我们后续的招安。”

徐晃冷哼一声,言道:“还招安干啥,全部杀了了事,我大汉何需这群蛇鼠两端的东西。”

诸葛亮摇了摇头,否定了徐晃的话,虽然陛下的治理政策一直在抑制世族的发展,也让其他阶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至少在这个上下承接的阶段,世家门阀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拉一批打一批,才是长治久安之策。一味的压迫,只会激起一整个阶层的强力反扑。

就好比中原此时正在主持大局的荀彧,为何陛下会放心将这些事情交给出自世家大族的荀彧,定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的。

两人聊到一半,杨任和杨昂便联袂而至,二人神态恭敬的拱手道:“见过两位大人。”

诸葛亮和徐晃相视一笑,随后诸葛亮上前将二人扶起,言道:“二位将军深明大义,亮定会将你们的军功如实上报,汉中乱局初定,还需要二位将军多多配合才是。”

……

今夜的一场庆功宴是必不可少的,徐晃甚至解了军中禁酒的法令,一车车的酒水运往城外大营,来了个三军同庆。

诸葛亮也是喝得半酣,这才与徐晃离席而去。

二人回到郡守府,诸葛亮亲自斟茶,二人喝了几杯,酒意稍去,随后诸葛亮言道:“如今汉中已在掌控之中,平定各地的小规模叛乱也只是时间问题,不知徐将军接下来如何打算?”

徐晃一愣,这话听着怎么感觉诸葛亮要走了。他赶忙坐直了身子,言道:“汉中背靠西凉和长安三辅,东面便是上庸,这都是我军的大后方,主公让我囤重兵在此,无非就是防范益州或者是给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