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四百八十五章 西方变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五章 西方变故(1 / 2)

诸葛亮的推测错了?

此时的明洲汉军大营,中军大帐内众将神色肃穆。

那一夜打掉了革矢谷西域营地之后,大汉军队便将西域的俘虏与物资全都搬回了明洲,等待西域人前来谈判。

根据诸葛亮的推断,此时的西域大军定然是不会与大汉开战的,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不然也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将明洲让了出来。

但是根据这几日外放的斥候传回的消息,西域大军已经停止了对达木羌地的攻伐,大军开始朝北汇聚。

根据最新的情报,西域至高王率领十万大军,正朝着明洲而来,这俨然不是和谈的姿态。

……

中军大帐一片沉默,纵使大汉军团再是强悍,但西域人也不是吃素的啊。这里的汉军不到三万,如何与十万最精锐的西域大军对抗。明洲四下都是旷野,根本没有谋略的用武之地。

马超沉声问道:“消息已经传回去了么?”

姜冏拱手道:“已经快马回报总督了,想必总督已经收到了消息。”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羌人刚刚依附,敦煌、张掖、酒泉三郡仍需重兵把守。此时都督也腾不出多少人手来援,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先行退出明洲返回敦煌。有了纵深之后,战事便不会被动了。”

诸葛亮话音落地,大帐中的将校便议论了起来。

马超沉吟许久,随后摇了摇头。

大帐中的议论声顿时消散,大家都将目光汇聚在马超身上,作为这里的主将,马超将决定大军的最终动向。

马超缓缓站起身来,他先环顾了一圈帐中众人,随后将目光定格在了诸葛亮身上。

只听他朗声道:“我们既然来到了明洲,这里便是汉土,从此之后,明洲及明洲与凉州中间的地带,都是我大汉疆域。既是我大汉疆域,岂有拱手让人的道理。”

马超缓步走到大帐中央,单手握拳上扬,继续言道:“陛下曾经说过,凡我大汉疆域,寸土必争,寸土不让,大汉军人,当始终如一,宁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丢一寸土地。今日敌军十万,就算是百万又如何?我们就在明洲,寸步不让。”

帐中将士只觉热血翻腾而起,纷纷起身咆哮道:“寸步不让。”

诸葛亮怔怔的看着眼前一幕,自从他在长安加入马超的军团以来,北方将士给他带来的冲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让他年轻的心境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改变。

诸葛亮的眼神也逐渐坚定起来,他缓步来到地图前,眉头紧蹙,沉默不语。

马超见状,大手一挥,大帐内的声音顿时停了下来,大家都将目光转向地图前那道年轻的身影。

他们给诸葛亮带来的冲击很大,但同样的,诸葛亮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也是无与伦比的。

谁能想到打仗还能如此惬意,在诸葛亮一路的战略指挥下,他们只需要埋头照做就行,这一路打下来,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有这样的军师在侧,谁能不喜……

大帐就这么静悄悄一片,谁都没有出声去打断诸葛亮,直到诸葛亮羽扇开始晃动,众人才长舒了一口气。

马超迫不及待的问道:“军师可是有了破敌之策?”

诸葛亮摇了摇头,淡淡的道:“亮思量许久,只是更加坚定了当初所想罢了!”

当初所想?众人闻言一愣,诸葛亮当初的推断是西域必定不会来犯,他们会遣使前来议和。那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是,西域至高王将亲率十万大军前来议和,这如何可能?

诸葛亮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他指了指地图上标注出来的几条路线,言道:“西域兵分三路回缩,除开西域至高王率领的十万大军之外,另外两路都是让掳掠而来的物资先行,大军在后方押送着万千羌人后撤。这不像是在收缩战线,反而更像是准备撤军。”

“此役,西域至高王一共出动了二十万大军,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那是要侵占达木大漠,将达木大漠并入西域版图的。那么此时他们劫掠人口,押送物资北归又是为何?”

“依亮之见,只怕是西域出了大事,逼得这西域至高王不得不放弃唾手可得的战果,率军北归。”

“如果亮所料不差,这西域至高王率领十万军直逼明洲,无非两个目的。其一便是逼着我们退出明洲,再遣使来与我朝议和,从而将明洲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下一次南下的要道同时切断我们进军达木大漠的路线。其二,便是营造声势,彰显自身武力的同时,让我军依照其意而行,从而提高自己在西域的威望,也让西域对于大汉的附属关系名存实亡。”

诸葛亮眼神微眯,继续言道:“如此一来,无论这西域至高王如何抉择,都不会与我军交战。那我们的谈判空间将加大很多。”

大将邓祖疑惑的问道:“这……就算军师所料不差,但那毕竟是十万大军,两日后便可逼至明洲,届时我们不按照他的意志来,那至高王难道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去不成?”

诸葛亮摇头微笑道:“此事就要掌握一个分寸了,如何让对方既不失颜面,又不丢我大汉一寸土地。”

……

————

西域都护府,刚刚上任不久的袁熙在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