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四百四十五章 忆卧龙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五章 忆卧龙岗(1 / 2)

“大哥,襄阳城到了。”关羽在刘备身后轻声道。

从卧龙岗离开之后,他们便日夜兼程,很快便赶到了襄阳城下。至于刘琦等人则是提前就回来了,他毕竟是刘表的长子,年关大会,他自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陪着刘备绕道去卧龙岗。

刘备却并未回复关羽,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张飞见状,嘟囔道:“咱大哥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个小子,要我说,实在不行我就将那小子绑来,要敢不从,哼哼……”

关羽正想附和,却听刘备厉喝道:“三弟不得无礼,诸葛先生他……”

刘备的视线开始漂浮起来,他的思绪也慢慢飘向了两天前的卧龙岗中。

……

那一天,刘备进入茅草屋拜会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礼数做得周全,但是言行间竟无丝毫上下尊卑,这自然是引起了关羽和张飞的强烈不满。

在他们心中,自家大哥怎么也是皇帝亲封的大汉左将军,你一个山野村夫在大哥面前傲什么?

在一番冷嘲热讽之后,张飞和关羽很成功的将自己赶出了屋外,草屋中只剩下诸葛亮和刘备二人。

一开始诸葛亮虽然为刘备斟茶,但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那油盐不进的态度让刘备心中彷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离自己远去一般。

随后,刘备痛哭出声,声泪俱下的道:“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陛下蒙尘。备一心想要以信义而感召天下,却没有量力而行,更是智术短浅,才有了今日之败局。然而,备虽一败再败,但壮志犹存,请先生不吝赐教,为这天下…为汉室……”

诸葛亮表面上虽然耐心的听着,但内心却不以为然。他如果没有去过北境,没有见过北军治下的民生,可能他会很认可刘备所言。

但是一切眼见为实,刘备口中的奸臣,却真正意义上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足智多谋如他,也无法想象,当整个华夏都如同北境一般,那将会是一个何等盛世。

刘备抹了抹眼角,他一直在留意诸葛亮的表情,从他的神态中,刘备也看出了诸葛亮心中并不认可他所说的。

只听诸葛亮言道:“将军之志,亮已知之,仅此之言,足见将军忧国忧民之心。只恨亮年幼才疏,有误将军所托。”

刘备赶忙道:“先生过谦了,当年北境文会,先生之风采,还历历在目。望先生不以备之微末,出言教诲。”

诸葛亮呵呵一笑,言道:“将军手下能人辈出,亮一耕夫,安敢妄议天下大事。”

刘备眼神闪烁,一改入屋之时的哭诉,而是挺胸朗声道:“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能空老于山野之中?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钝而赐教。”

诸葛亮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他看了一眼刘备,内心暗自点头,自己一而再的拒绝,刘备却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恭谦,就这份心胸,便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诸葛亮将斟好的茶递给刘备,淡淡的言道:“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接过茶盏,却并未饮用,眼神中再度流露出悲戚。他目光看向屋外天空,沉声道出自己欲匡扶汉室之志。言辞间情真意切,那壮志未酬的不甘与饱含情感的热泪,终于也让诸葛亮心中触动。

诸葛亮沉吟片刻,便开始了对时局的介绍:“北军之所以有如今之盛况,除开天时,更得益于人谋也……”

一通入木三分的分析,听得刘备大为震撼,特别是几条政策,据中原而连东吴,夺江夏以为基业,取荆南三郡为后方,拓五溪之地以待天时。

寥寥数语,却将刘备势力未来两年的规划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其中可行度根本无需细思。刘备此时的眼中除了兴奋之外还有惊骇,如此天人,必要争为己用啊。

刘备起身,郑重的整理着衣袍,随后一揖到地:“先生之言,令备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先生未出茅庐便已纵观天下,试问自古以来谁能及也?备虽名微德薄,望先生……出山相助,备定日夜恭听教诲。”

刘备言罢,一撩袍服下摆,当即跪了下去,将头点在地上。

诸葛亮见状,急忙避开刘备的跪礼,匆匆起身道:“亮久居山林,早已不入世俗,恕亮不能从命。”

刘备缓缓抬起头来,此时他已泪流满面,嘴唇抖动得十分厉害,他悲声道:“先生真不肯出山相助?”

诸葛亮头也不回,一挥手中羽扇,叹息道:“实难奉命啊。”

刘备闻言,哭得更大声了,甚至惊动了守在门外的两位兄弟。

他们连忙冲入屋中,只见刘备放声痛哭道:“先生若不出山,这天下只怕尽归奸贼矣。若是如此,叫这大汉江山,叫这天下汉民何以自立…呜呜呜……”

张飞和关羽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怒,这可是他们的大哥啊,竟给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下跪磕头?

他们急忙上前,一左一右扶住刘备,想将他搀扶起来。

刘备顿时大怒,他眼中泪水不要钱的落下,哭骂道:“你们俩要么给我跪下,要么给我出去。”

关羽丹凤眼大睁,最终无奈一叹,将头撇开对着诸葛亮单膝下跪。张飞见状,铜铃般的大眼更是怒张,如钢针般的胡须疯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