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三百五十话 大儒郑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话 大儒郑玄(1 / 2)

今日的议政主题,自然是围绕着建州展开。

张辽率领的大军即将回到唐城,对于随军押回的高句丽王室的处置也要制定出来。

会议进行了大半天,也最终将关于辽州的事情逐一敲定。

其一,以太史慈为主将,甘宁为副将,于辽州带方郡组建水师,人数初定三万人,可从新兵营中优先选拔熟识水性的士卒。

其二、册封王峰为辽州边军统帅,稳固辽州三线防务。

其三、挑选三百逐鹿学子跟随吏部安排的官员,远赴辽州上任。

其四、鼓励蒙、幽境内百姓,惠以远迁政策,使更多穷苦百姓自愿前往辽州原高句丽之地定居。

其五、将北军所属各州罪犯,调往辽州发配。

其六、将在文会之后,重点接待扶余王国使臣,并与之结好,稳定辽州北线。

……

众多事务有条不紊的安排妥当,现在就缺一个总领辽州军政的人了。

此人必须是北军嫡系中的嫡系,其次,其必须具备绝对的才能,方可上任。

这样的人选,非内阁之臣不可。陈风打量着殿中诸位元老,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按理说,徐庶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徐庶刚刚建功归来升任内阁,兼之其母在唐城为他觅得一门婚事。于情于理,都不该在这个时候将他外调出去。

就在这时,荀攸拱手笑道:“微臣愿前往辽州。”

陈风眼前一亮,荀攸无论是内政亦或者韬略,都属上上之选,如果他愿意前往辽州,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陈风心中也很是感动,荀攸在北军的地位是绝对的,他其实已经没必要再前往辽州担起这份苦差,但在陈风用人之际,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

陈风走到荀攸身前,轻轻将其扶起,随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言道:“有公达坐镇,辽州无虑矣。”

荀攸挺起胸膛,自信的道:“三年,只需三年,微臣必定给主公一个税收丰富的州郡。”

陈风喜悦的道:“好,一切就拜托公达了。等文会结束,孤亲自为公达、子义、兴霸践行。”

————

武人的狂欢刚刚唱罢,文人的盛会也如期而至。

汉朝消息闭塞,文学方面更多是自珍敝帚。很多文学见解更是一脉单传,像这样的文坛盛会,可谓是少之又少,更遑论如今世道艰险,乱世纷纭。

故而这次的文会,可谓是吸引了全天下学子们的目光,无论是世家贵子,亦或者寒门子弟,只要能来参加的,几乎都来了。其声势一点都不弱于刚刚举办完的群英大会。

文坛大会的举办地,依然选在了南郊军乐台上。

只是此时的军乐台,早已撤去了战鼓,校场上也铺满了蒲团,等候各地学子入座。

天还未亮,军乐台就已经人头涌动,到处都是前来观礼学习的学子。谁都希望早来一步,抢一个好一点的位置。

军乐台的天坛之上,立着数杆大纛,其上皆是儒家经典,这也预示着今日的主题,以儒家思想为主。大家也都知道,今日的主讲人,是那闻名天下的当代大儒,郑玄。

与校场中海量的寒门子弟不同,世家大族的子弟基本都被安排在了军乐台两侧的文阁和武阁中。对于这个时代贫富所享受的待遇之分,陈风并没有过多的抵触。就算是放在现代,这个问题也并未得到解决,自己又何必为了去彰显所谓的人人平等,去做一些得罪天下世家的事情。

随着天空大亮,军乐台此时也已人山人海。陈风今天也换上了一身长袍,在军乐台一侧的厢房中静待郑玄出场。

自从郑玄来到北境,就被北境盛行的文风所吸引。陈风征讨中原归来之后,也与之几番促膝长谈。不得不说,盛名之下无虚士,郑玄在儒学之上的建树,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没等多久,几位书童便登上了天坛,架好工部研发的扩音设备,安置好松软的蒲团,随后垂手一旁恭迎今天的主人公,郑玄入场。

只见郑玄今日身穿墨色儒袍,锦冠玉带,三缕长须随风飘荡,光是卖相就让人心生敬意。

他在万众瞩目下坐到了天坛中央,此时的他满面红光,情绪也略微有点激动。

试问古之先贤,谁曾主持过如此盛会,谁曾有数万学子恭听进学。恐怕就连孔子,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待遇。

他缓缓坐在蒲团之上,深呼吸了三次,才平复了心情。

他先讲述的是儒家经典论语,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就连陈风也听得入神。

随后,他开始讲解西汉著名的政治家陆贾所著的新语,此书主要讨论治国之术,兼具儒家思想与黄老思想。虽然偏重主张黄老之学,但其中不乏有对儒家思想的佐证与赞誉。

一番长达一个时辰的讲解,听得陈风都深感意犹未尽。只是陈风背后的汲骞,此时已经呼呼大睡起来。

眼看日头中移,按照原本的安排,郑玄是该下台歇息了,等午后继续开讲。

但是此时军乐台的学子们热情高涨,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而郑玄也是容光满面,一点也看不出疲乏之色。

在万众的期待中,郑玄只是轻微的活动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