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三百零一话 府中议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一话 府中议事(1 / 2)

王永,毕业于逐鹿学院,是最早追随陈风的一批学院毕业生。

他们那一届,也被称之为黄金一代,王永、孙策、张绣、陈鑫等人,无一不是毕业于这一代,且都已经成为了名扬华夏的人物。

王永能与眼高于顶的孙策结为兄弟,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于其自身的能力。当年,田丰还在主持学院事务之时,就曾经评价过王永“才华横溢,文武兼备,乃不世出的人才。”

王永更是出自北军嫡系中的嫡系,与其兄长王传并称王氏双骄。

故而,陈风一直非常看重他,当初他要前往江东之时,陈风曾多有不舍,但以他和孙策的关系,前往江东之事,还真的是非他莫属。

不曾想,如今江东惊变,好在王永在周瑜的协助下退回了北岸。

只是,王永也自此之后,便没了踪迹,到现在还未寻获……

林到听到陈风问及王永,脸上也是泛起苦笑,这事儿自家主公可谓是一日一问,但豫州乃至徐州沿线的天网都快将地儿翻烂了,愣是没有一点王永的踪迹。

林到也在猜测,王永是不是并未过江……

陈风见林到不说话,自是叹了一口气……既然谈及江东,他也顺便问道:“如今江东局势如何?”

林到立马言道:“布置在江东的天网密探,因为孙权掌权的缘故,几乎都被拔除。新的天网人员也并未完全到位,所以知道的消息并不完整。如今,交州大军已经数次败给了江东,想必不日交州便是孙权的了。”

“还有消息称,曹操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封给了江东的宿将。此时孙权正在聚拢人马,准备攻伐荆州。”

陈风点了点头,好奇的问道:“何人挂帅?”

“程普程德谋为主帅,黄盖黄公覆为副”林到答道。

陈风冷笑一声:“竟无周瑜?”

贾诩也笑道:“看来这孙权,也并不信任这位江东周郎啊。”

在大家看来,这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毕竟周瑜是孙策的结义兄弟,是真正意义上的孙策嫡系。孙权想要掌权,想要统领江东,就必然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那么这些人望和实权都非常高的兄长嫡系,自然就成了他的打压对象。

但是在陈风看来,他却觉得极为愤慨和自作自受。

孙策遇袭之事,可谓是错漏百出。孙权将之强按在北军头上,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问题。毕竟当时孙策已经聚拢军队,准备出征曹操,协助北军共伐中原了。

以周瑜的才智,又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此事如果江东无人协作,这场刺杀怎么可能发生得如此完美。作为结义兄弟,不仅不去查明真相,反而助纣为虐。

孙策遇袭,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孙权,周瑜竟不怀疑,反而倾力协助。

陈风认为,他作为臣子,不忠;作为兄弟,不义。就这样的人不管心中有多大的抱负,身上具备怎样的才华,也是极为不耻。

周公瑾觉得自己是一心为了江东,可孙权仍然不会重用他。反而会更加忌惮,削弱于他。除非江东危在旦夕,不然周瑜只有被日日打压的份儿。

至于孙策遇袭之事,背后的总总不堪,当真以为可以瞒上一世?陈风在心中暗道,此事绝对和孙权脱不了干系,至于周瑜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那就留待后人分说吧。

陈风如是想着,下方沮授出列打断了陈风的思绪。他言道:“如今我军所辖六州之地已经极度缺粮,甚至可能严重影响来年春耕,我们还需早作应对才是。”

陈风闻言,心中苦笑。沮授虽然没有点破,但这场中原之战,是自己一力促成的。最终这样的苦果,也是未听沮授之劝所致。

沮授仿佛感受到了陈风的自责,于是出言道:“主公无需为此战的失利担责,就如同主公所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此战毫无胜算,授定然死谏到底。主公出兵的时机是绝佳的,如果我军能够在这半年之期解决战事,那这中原,乃至这天下,定可早日归于一统。只可惜我们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郭嘉之谋而已。”

陈风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错了就是错了,是自己操之过急且低估了中原豪杰的实力。他并不想去推诿责任,在他看来,只有在失败中,才可以汲取真正的教训。

他看向沮授,问道:“军师对于粮草之事,可有建议?”

沮授淡淡的道:“无他,掠夺耳!”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作为北军的大管家,可鲜少听到沮授主战的言论。

陈风顿时也来了兴趣,他笑着看向沮授等待下文。

沮授朗声言道:“北军在中原失利,使得漫长的北面边境线上,异族蠢蠢欲动。既然如此,何不选择一个开刀,用以震慑宵小,还可劫掠粮食以供我军使用。”

沮授话音刚落,辛评便出列反驳道:“不可,三军一动便需粮草。如今粮草匮乏之际,何以支撑大军征战?依在下之见,短期内,我们与中原不会有战事,不如先与曹操修好,通过中原,朝南方购粮才是正事。”

荀攸摇头道:“仲治此言差矣,依我之见,不需我们主动,曹操定然遣人来与我们修好,中原此时也不好受,曹操无论是出于哪一方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