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二百一十三话 袁术称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三话 袁术称帝(1 / 2)

兖州许昌,丞相府中。

自从曹操夺得徐州之后,汉帝刘协便封曹操为当朝丞相,并将国事相予。

至于其中是刘协自愿亦或者被逼无奈,那就只能留与后人评说了。

此时曹操正在火炉旁,与郭嘉对弈。

曹操身上披着厚厚的袍子,他面带微笑,将手中黑子放入局中,随后笑道:

“奉孝之计,堪比十万甲兵,如果顺利,平定中原指日可待。”

郭嘉捏着白子,笑着说道:“袁术奢淫放肆,猖狂于时又妄自尊大。只要迎其所好,不难让其中计。至于青州乱局,正好给主公可乘之机,只要孔融信使一到,便是我们平定青州之时。”

曹操皱眉,不无担忧的道:“话虽如此,然我与本初之交,如今他危难之际,我不思援助反而落井下石,不免有些…”

郭嘉瞥了曹操一眼,那眼神好像再说,演到这里就好了,别在演了……

曹操尴尬的咳了两声,连忙岔开话题道:“袁术虽好大喜功,但那事儿他真敢做?”

就在这时,荀彧从外走了进来。

曹操连忙道:“天降大雪,天寒地冻的,文若何故如此匆忙?”

荀彧拱手作揖,随后说道:“宛城战报,吕布占据宛城,张济战死,其侄张绣败逃不知所踪。”

曹操闻言一愣,不曾想吕布兵锋竟如此之盛,那张济手中的也不是泛泛之辈,皆是西凉勇士,就这么说败就败了?

曹操喃喃道:“袁公路得吕布,简直是如虎添翼啊,其本性猖獗,如此怕是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郭嘉看了一眼荀彧,淡淡说道:“汉室将倾,诸侯们各怀异心早已不将汉庭放在眼底,这其中又以袁术为最,这事儿他迟早为之,我只是让事情提前罢了。”

荀彧皱了皱眉,但是并未说什么。

曹操也用眼角余光看了一下荀彧,见其没有反应,当即笑道:“这事儿就有劳奉孝加紧操办。最好能在开春之后,北军对河北发动攻势之前,有消息传来。”

……

淮南寿春。

相比于北方的天寒地冻,这里的天气就要暖和许多了。

寿春的街头仍旧人声鼎沸,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坊间有人再传:“袁姓出自于陈,陈乃是帝王舜之后,更具以土承火之势,乃得应运之次。”

这话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搞得淮南人尽皆知,更是直接传入了袁术耳里。

起初袁术只是沾沾自喜,并未思及其他。但是不过两日,又有谶文出世,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通过谋士袁涣讲解,这说的正是自己。

于是袁术其心大动,如今他坐拥豫、扬之地,民富国丰,而此时海内鼎沸,诸侯间互不所属又相互攻伐,这不正是上位的大好时机?

袁术遂召集部众开会,言道:“如今汉室天下衰微至此,诸侯并起早已没了敬汉之心。袁家四代三公,天下士人归心。百姓更是愿附于吾。吾欲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登基为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麾下文武闻之,有的兴奋,有的呐呐不敢多言。但没等袁术传令,主簿阎象便出言道:

“明公不可,汉室虽颓,但其威犹存。如今称帝必将众叛亲离,为天下所伐。”

随后,他上前两步,扫视堂中众人,继续朗声道:“再者,当年周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其独占两分,可周人还是甘愿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虽累世功名,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昌盛。汉室虽已衰微,但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

袁术闻言大为不悦,但也不在多说什么。

事情原本已经压下,谁知没过多久,便有河内名士,以卜卦闻名天下的张鮍亲自为袁术卜了一卦,言袁术眉宇富贵难当,身形更具天子之姿,形貌已有上位之象,命中必为帝王。

袁术闻之,不在犹豫,于当年二月,天未开春,正式称帝。

他定都寿春,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一时间天下沸腾,各方皆做出动作,其中以曹操为最。

曹操以天子檄文四方,邀天下英雄尽讨之,更是发兵十万,兵出徐州,兵锋直指江淮之地。

几日时间,天下纷纷响应。

先是孙策宣布独立,占据江东一带,驱逐所有袁术任免的官吏。

其后吕布在宛城自立,响应天子号召,兵锋直指豫州。

刘表也聚兵襄阳,随时准备北上讨伐袁术。

原本盛极一时的袁术,局势急转直下,眨眼间便已岌岌可危。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惬意的拿着情报品着茶。

荀彧站在其身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的说道:“此举,只会将仅存的汉室威严消耗殆尽。”

郭嘉轻咳了两声,随后从怀里拿出一个小药瓶。他脸色略带苍白的回道:“如果他无意,任凭我如何推波助澜,亦是无用。文若难道看不出来,此人称帝是早晚之事?”

荀彧脸上一阵变幻,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郭嘉看着荀彧的背影,默然片刻,也是轻轻一叹:“天下大势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