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一百一十话 首战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话 首战大捷(1 / 2)

陈风立于队伍最后,最后一批通过小道。

见五千人整整齐齐通过小道,他也是长舒了口气。

转身对着沮授赞扬道:“军师真是谋略绝伦,这疑兵之计用得是出神入化。”

沮授欣然接受了陈风的赞扬,同时也笑道:“要不是公达(荀攸字)和公济(韩庸字)应变得当,此计怕也难以成功。”

陈风点了点头:“待征讨黄巾得胜归来,再论功行赏。”

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陈风一提缰绳:“时不我待,传令将士急速进军,我们要尽快开赴宛城战场。”

此行,他用疑兵之计成功金蝉脱壳。但是身边也仅剩下五千轻骑,沮授,张合,汲骞,马超随行。

其余诸将和粮草辎重,陈风都留给了韩庸。由他作为主将,张辽为副将,荀攸为军师。赵云、于禁随军听令,留下来制衡张燕。

……

当天空放亮,张燕才得知陈风早已率军离去,虽只有五千人轻装简行,但张燕依旧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昨晚还信誓旦旦,现在就被无情打脸。

现在他恨不得将陈风抓回来,枭首泄愤。

但是如今也只能想想而已,别说他虽有九万大军,但是骑军却未成建制。再者就算追上了又能如何?去送人头么!

此时的黑山军就有点尴尬了,陈风既然过去了,他们拦在这里又有何用?

进进不得,退更退不得。

在这里耗下去,迁延日久,恐生变故。

首领们也士气低落,是战是撤议论纷纷。

张燕一摆手,沉声道:“那陈风虽然过去了,但是大军还在这边,只要我们吃掉这部分镇北军,也算完成了天公将军的委托。”

“那陈风虽然只带走了五千人,但一定是镇北军中的精锐人马,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中,并无什么大将。我们完全可以灭掉他们。”

首领们提起精神,纷纷请战。

张燕大手一挥,决意亲率大军前往。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镇北军直接后退了十里地,也依山扎寨。

选了个易守难攻的谷口作为阵地。

张燕恼羞成怒,下令强攻。

结果损兵折将却无甚斩获,只得鸣金收兵。让人日日擂战。

……

话说陈风率领五千骑一路南下,由马超为先锋,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一连击溃几股黄巾势力。

陈风之所以敢不带辎重前行,就是因为如今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

大军所过之处,直接跟官府借粮就是。

大军一路前行,并未遇到什么阻碍。

仅半月之期,便开到了宛城地界。

“主公,探马来报,宛城已经陷落。张曼成带兵入驻宛城,约莫十万之众,附近还有不少股黄巾势力朝着这边靠拢。”

马超驾马回返,沉声禀告道。

陈风也是眉头直皱,问道:“附近朝廷军队有多少?”

马超回复道:“南阳新任太守秦颉已经聚拢七千余荆州兵,朝着南阳进发。太谷关,伊阙关,轩辕关亦有一万北营将士驻守。东边则是皇甫嵩和朱儁两位中郎将的战场,那边局势混沌,恐难有援军。”

沮授马上分析道:“太谷关,伊阙关,轩辕关的北营将士是拱卫京师的屏障,不可能抽调过来,东面亦无援军,也就只有秦颉的七千人马能够一用。”

陈风听后,淡淡的道:“黄巾虽众,然而大多都是未经战阵的乌合之众,甲胄更是不齐。只要擒杀贼首,黄巾必能不战自乱。”

他是知道历史上张曼成就是被秦颉所破,自然胸有成竹。

沮授闻言大点其头,言道:“那张曼成自负武勇,常常披甲上阵,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擒杀,那此处黄巾不日可破。”

陈风立即道:“向宛城张曼成下战书,同时传令秦颉急速进军宛城,前来汇合。”

……

张曼成自从攻下宛城之后,志得意满,正欲在此处与南方各阵渠帅会师,再发兵北上,他要第一个攻入洛阳,成为新王朝的第一功臣。

结果还没等到各方渠帅会师,却等到了镇北军的战书。

对于镇北军在北方的赫赫战功,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不过那都是两年前的事了,如今这镇北军五千人就敢来触自己的虎威,是嫌他的刀不够锋利么?

张曼成二话不说,立即点起三万大军,出了宛城直扑陈风军营而来。

这反应速度超出了陈风的预期,听到张曼成引兵来战,陈风估摸着自己不用下战书,这张曼成也要自己送上门来。

陈风点齐兵马,两军对垒。

看着对面浩浩荡荡的黄巾军,陈风还是点了点头。这张曼成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还是有一定的治军水平的。

这三万黄巾军虽然看似松散,但是已经比之前遇到的几波黄巾军好上许多。

张曼成扬鞭指着镇北军阵道:“哪个是领头的?快快出来受死。”

陈风也策马而出,冷冷凝视着张曼成,仿佛在看一具尸体一般。

张曼成对陈风的眼神很是不满,扬了扬手中刀,狂笑道:“小辈无礼,快叫你家镇北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