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马踏河山> 第十三话 高顺练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话 高顺练兵(1 / 2)

风吹拂着校场的旌旗猎猎作响,午后的阳光和煦地洒落在大地之上,染出一片光晕。

校场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随风摆动,如此美景好不动人。

不远处的农田里,农人们辛勤的劳作着,依稀还能听到几声孩童玩闹的嬉笑声。

此时的并州并没有想象中的贫瘠,位于黄河中游,更是直流密布,可谓是水土丰茂。只是连连征战,导致土地无人耕种才显得荒凉而已。

雁门郡虽然没有直接和黄河接壤,但是几条水源充足的河流穿梭在版图之上,也很好的滋润了这片大地。

被公文压住阵脚的陈风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出来一趟。这一路走来看着城内外辛勤的汉家百姓,嘴角也不自觉的泛起笑意。

有这么一瞬,陈风内心仿佛明白了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是这样朴实的汉人百姓们,如何守住他们劳作之后的那一丝欢愉。

此刻的陈风左手做伞搭于前额处,看着不远处正在操练的新兵。

只见一身扎甲的高顺手握环首刀立于校场中台,随着手臂的挥舞,校场阵列的士卒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喝声。

“杀”高顺环首刀下劈,厉声喊道。

“喝”士卒们高高举起手中刀,左手盾牌下放,右手狠狠劈出。持枪的士卒紧随其后狠狠的刺出手中枪。

“举”

“喝”士卒们把下放的盾牌提于胸口处,右手战刀后撤。持枪士卒把长枪往身前斜插身体半蹲下来作拒马阵。

“疾”

“喝”士卒们听到号令,嘴里爆发呼喝,身体重心下压,大步超前冲去,约冲出去五步后前排刀盾手将手中盾牌顶出。

第二排刀盾手顺势劈出手中刃,在之后的长枪兵迅速从人缝中刺出长矛,一瞬间刀光剑影整齐划一。

看着气势如虹的士卒们,张辽不禁感慨道:

“元循果然是练兵大才,这才操练多久的新兵配合度竟不下于军中老卒了”张辽惊讶的看着校场上威风凛凛的高顺,对着陈风说道(元循为高顺字)。

陈风也是面带笑意的点头,这能够训练出名扬后世的陷阵营的人果然是名不虚传。

而此时的张辽内心更是惊叹不已。他惊叹的不仅仅是高顺的练兵才能,还有陈风的识人之明。

据悉,陈风当时婉言拒绝了刺史大人意欲安排给他的宋魏两将,要知道这两位在并州也算是成名已久的将校了。

而陈风却是点名要了名不见经传的高顺和自己!前几天偶然与高顺聊到这个事情,高顺竟说之前并未与陈风结识。这……

“文远,近期募兵多少?”陈风看着旁边明显神游天外的张辽,和声问道。

张辽听到问话后即刻反应过来,连忙拱手道:“新近从沃阳、繁峙、中陵、阴馆、楼烦、武州等地共募集合格兵丁四百余人,加之前几日约一千三百余人,距离较远的崞、平城、埒、马邑等县也在陆续募集当中。再有月余,即可募集满三千五百新军”

张辽对于军中之事了如指掌,陈风一问便能娓娓道来。

对此,陈风感慨盛名之下无虚士。

但同时他也暗自皱眉,虽有良将在手,但是士卒远远不够呀。莫说未来中原大地将要发生的事情。就说眼前想要守护这一方百姓,手上就这几千人甚至能不能熬过来年匈奴大军的报复都不好说!

思及于此,陈风淡淡的道:“人数远远不够啊。”

“啊?”张辽闻言一愣,可是朝廷给雁门常驻士卒的定额就是三千五百人,粮饷也是按照这个额度发放的。更何况如果超出范围私自募兵,那可是谋逆的大罪呀。

仿佛是知晓了张辽心中所想,陈风淡淡的道:

“就三千五百人,联合雁门郡各县郡兵县兵,人数也不过七千,等到刺史大人那边收到边关消息再到发兵,匈奴人已经劫掠几个地区了,根本不可能做到御敌于外。”

他没说出来的是,把自己的命脉握于他人之手,就算这个人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他也不放心呐。

张辽虽然才十六岁,但是已经从军四年了,也是靠着累积的军功才走到将校这个位置的,边关的百姓十一二岁就从军的不胜枚举。

常年在边关作战,也让张辽很清晰的知道问题所在,但知道归知道,陈风此举虽然可以解决关键问题,但是打破陈规大肆招兵的举动后患是非常大的。

于是说出心中所想:

“可是,朝廷那边给予的粮饷就这么多,我们就算私自募兵也没多余钱粮供给呀,再者……再者雁门一地常年受匈奴迫害,人口稀少!兵源也不足以让我们募集更多甲士。”

陈风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钱粮之事我来想办法,你抓好募兵一事,就算人数招满三千五百人,也可以继续征招,雁门一地兵源不够就从并州其他郡县招兵,我自有办法。”

“那不知将军预计要扩军几何?”张辽问道。

陈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如果守雁门你觉得需要多少人?”

张辽对此早就在心中排兵布阵无数次了,很轻松的答道:“如果是匈奴平时的秋猎,只需给我四千甲士在加一支骑兵即可。如果匈奴人大举来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