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第四三七章 大战土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三七章 大战土蕃(1 / 2)

五日之后,大夏军队停止向北继续进攻,此时距离北周的皇城燕云府已经不足百里。

有了杜威前期的铺垫,北周和山丹派出使团与大夏开展和谈。

不过想要得到晋国那样的好处,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李成只允许北周迁移民兵总共七十万,而且全凭军民自愿,绝对不许强制胁迫。

而且多一个都不可能带走。

好在周国前期占领漠西北。

就已经开始做了部分迁徙。

只不过路途遥远,迁移的不过也就是二十多万人。

这些人倒是不在大夏的规定之内,毕竟夏国也不清楚。

山丹则是宽松得多,大夏不限制他们迁移人口,当然也是由于国情有所不同。

山丹国本来就是部落联盟的形式,很多部族都保持游牧的习惯。

这些人山丹的控制也不很强。

想要跟着去的北宫不花欢迎。

不想跟着去的,将部落换个地方北宫不花也找不到。

一个月之后,北周率先达成与大夏的协议。

逐步移交高丽、辽东及燕云诸州,带领军队开始向西北迁移。

倒也不是大夏着急,逼着周国尽快交出国土和人口。

而是周康自己着急。

如今都已经盛夏时节了。

迁移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还要穿茫茫的大漠。

十月份北边就会下雪。

要是不赶在下雪之前走到漠西北,他们就得在草原上过冬。

一个冬天过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中原可不适应这种气候。

北周的队伍浩浩荡荡启程。

骑兵在前面开道,后面是步兵和百姓,大多数都是骑马坐车。

在交通工具上,大夏表现得很大度,需要的都可以带走,甚至还能赞助一些。

山丹也赞助了一些驽马。

拉车日行一二百里还能凑合。

等到九月份的时候,最后一批周国人离开燕云,越过长城前往漠西北,这批大都是年轻人。

也是在这时候,大夏正式将北周并入国内,曾经天下第一强国北周彻底消失在中原。

同样是九月份,李成安排十万陆军沿着大行山进入三晋。

与晋国进行交割,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将三晋交接完毕。

当然这个交割并不太顺利,晋帝杜威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三晋之地豪门无数,在闻得这种情况后纷纷闹“叛乱”。

弄得大夏也是有些麻烦,只能派出军队在四处镇压。

好在对于处理占领地区,大夏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

安抚好基层民众,因势利导一部分优质的士绅富户。

对于那些行径恶劣,又不服从管理的肯定是压下去。

这些人的数量少,但是造成的影响却非常恶劣。

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出来坏掉好好的一锅汤。

新正十二年很快到来。

北方在治理下很快安定。

只不过偶然谈起,才会说道那场不久前的旷世大战。

至于西线和南线发生的南越国和武国的战争。

中原地区很多人都不是特别清楚,结局也不是特别清楚,最多也就知道突然开始、突然消失。

等到说起的时候,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武国从三月出兵,到四月就退回来兴元府,甚至将商水上游的商州也给丢掉了。

只能守在江口和汉阴两地,防止夏国顺着山中小路跟进来。

双方在汉阴周围小规模交战几次,都没占到什么好处,大夏不愿意耽搁就退兵到商州、均州。

这场战役身处大山之中。

大多数人都不知晓。

但是夏国赢了就好。

与南越国的战争,则是从开始持续到如今,从夔州到中南半岛,全都是两国的战场。

大夏投入五十多万预备役部队、十多万的正规军。

南越国也是几十万的大军,包括战象兵、重骑兵、火枪兵、炮兵各种兵种都有。

谷  双方打的热闹,但基本上都在人迹罕至地区或者境外,是以夏国人也不是特别清楚。

经过这场战斗,也彻底让南越了解了大夏的实力,几乎整条战线的每一处都是不停的失败。

尤其是中南半岛,如今已经被压缩到蒲甘故土。

高棉、掸国、白谷、实皆等地全都被夏国及附属国占领。

若不是滇南到蒲甘这一段地形比较复杂,说不定大夏已经带人打到滇南了。

巫峡这边,两国更是打的热闹,每天都是不停的炮火对轰。

算下来两国发出的炮弹,将大江给拦住都差不多了。

战线还保持在巫峡对峙。

至于岭南和湘西南地区。

大夏已经尾随进入了黔州。

在山岭之中与南越国的军队小规模作战,不断占领黔州土地。

总体的局势是几方面最好的。

但是战斗也打的比较艰难。

没有重武器的协助。

南越军都是当地人。

深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