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32章 缓兵之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缓兵之计(1 / 2)

民军的炮火粉碎了石达开的幻想。石达开本来心存侥幸,没有回应王韬的最后通牒。

他命令太平军加强戒备,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之前,他与陈城秘密约定,自己占闽、浙,而民军占江南。击破江南、江北大营的作战目标已经达成,按照计划,石达开应该撤军了。

可是,江南的繁华、富庶超过他所占领的任何地方,超乎他的想象。

在江南温柔乡里,石达开有些飘飘然了。

民军首先炮击了镇江北门外的北固山炮台、焦山炮台。这两处炮台扼守长江,互为犄角,是镇江的北大门。

尤其是北固山炮台,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点,山势险峻,直插长江。按照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经验,太平军只要凭险据守,守卫十天半个月是不成问题的。

民军炮火袭击北固山炮台、焦山炮台,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派出实兵进攻两个炮台。

原来,他们只是为了转移太平军的注意力。

王韬另外派出两支奇兵。一支绕到镇江西门,切断了镇江与天京的联系。另一支奇兵直趋句容、溧水,击溃当地太平军,与芜湖方面的四师取得联系。

王韬本人坐镇镇江东门不远的辛丰,指挥本队强攻镇江东门。

王韬还是手下留情了。民军新式火炮很快就轰塌了镇江东门,但他并未下令冲锋。

镇江北面,有民军水师小火轮在长江上来回游弋,封锁江面。西面,有民军牵制。东面,民军主力正在攻城。只有南面没有民军。

王韬的意图很明显:石达开,你赶紧走吧。再不走,老子把南面也围了,让你成为瓮中之鳖!

民军炮火暂停,太平军加紧修补城墙。

石达开很快就派来了使者。使者带来十万两白银,求王韬放松进攻,再宽限一些时日。

王韬质问使者:“你这十万两银子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搜刮老百姓的?我留你们在镇江一日,你们就要搜刮老百姓一日。银子我要,镇江我也要。

“我收下这十万两银子,可以饶你们一命。你们今天再不让城遁走,我可要强攻了!到时,你们若有死伤,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那使者十分为难,求王韬道:“师长大人,镇江城内还有上万太平军,一时半会难以撤离,还请大人开恩,宽限些时日。”

王韬厉声说道:“还要宽限什么时日?让你们把镇江的宝贝抢光运走吗?”

使者连忙解释说:“师长大人,哪有什么宝贝,都是些随军的家眷罢了。”

王韬不耐烦地说:“你别跟我啰嗦了,即刻就回城,让石达开立马拔营,一刻不准停留,一刻不准休息,赶紧回浙江去。”

那使者还要啰嗦,却被民军战士赶出了军营。

太平军那边,正在抓紧修补城墙。刚修到一半,就被民军炮火再次轰塌,正在修城的上百个太平军士卒当场毙命。

石达开把老百姓驱赶上城墙,防止民军炮击,把王韬恨得牙痒痒。

王韬一咬牙,干脆派兵佯攻丹阳。若民军攻下丹阳,石达开南下的道路也就被切断了,镇江的上万太平军将被包围,退无可退。

石达开大惊,不敢再冒无谓之险。他当即立断,率领上几百个精骑,从镇江城内逃出,经丹阳逃到宜兴。

紧接着,镇江、丹阳城内的太平军大队开始突围,直奔宜兴而去。

石达开在宜兴收集溃卒,重新建立起防线。依他估计,民军一般都是稳打稳打,打下一座城池,便要停下来发动群众,分配土地,组织民兵守备队。

这样一来,王韬至少要在镇江、丹阳逗留十天时间。有这十天时间,他足以在宜兴、苏州巩固城防。

宜兴多山,可以凭险设防。苏州是座大城,江苏巡抚驻地,城墙又高又厚。两座城池又临着太湖,可以互相联系。

石达开仍有十来万兵马,而民军在江南只有两三万兵力,又极为分散,可用于前线进攻的只有不到两万人。

或许,凭借着人多势众,太平军仍可一战,与王韬的民军一较高下。

石达开的侥幸心理又开始作祟了。果然不出他所料,王韬占领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后,并未向南出击。

石达开派自己的心腹、族弟石镇吉镇守宜兴,与民军对峙。自己乘船跨过太湖,来到苏州,准备联合嘉善方面的韦俊,一起对抗民军。

却说石达开的船队经胥江进入苏州城区。还未进城,苏州方面的太平军就给他送来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民军水师沿运河来到了苏州,此刻正聚在南侧的盘门外。

幸运的是,民军水师仅来了八艘小火轮,总人数不超过千人。

民军水师出现在苏州城外,意味着民军陆军很快就要攻过来了。

石达开又惊又气,赶紧走西侧的阊门进入苏州城内。

这阊门一带向来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也堪称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因为罹患兵灾,阊门一带的商铺、房屋都被焚毁,残留的瓦砾至今仍未清理。

斥候来报,说民军水师小火轮又增加了两艘。

苏州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因为苏州北面的无锡,东侧的常熟、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