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23章 招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招安(1 / 2)

1858年1月,太平军石达开、韦俊部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尽略苏南、浙北。

清廷在江南只剩一座孤城魔都。要不是魔都城内有洋人,有租界,韦俊投鼠忌器,太平军早就连魔都也给端了。

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和春自杀。

驻苏州的江苏巡抚,驻杭州的浙江巡抚相继殉国。清廷在江南一带的最高官员,就是两江总督何桂清了。

何桂清躲在魔都里束手无策,接连向民军军长陈城投书,请求陈城出兵相助。

陈城以太平军军威雄壮,民军难以抵挡为由,拥兵自重,和清廷讨价还价。

何桂清是个官场老油条,他知道陈城拒不出兵,就是想迫使清廷封他为江苏巡抚,以便民军尽得苏南之地。

清廷体制,江苏巡抚管苏州、常州、松江三府。而江宁布政使直属两江总督,管苏中、苏北等地。

因为江苏之富甲于天下,清廷害怕江苏巡抚过于强势,故作此安排。

大局糜烂,何桂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频繁向咸丰帝上书,请求咸丰不要拘泥常规,不妨以江苏巡抚之职招安陈城。

这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英法联军刚刚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

咸丰已被第二次鸦片战争弄得焦头烂额,又接到江南各城逐次沦陷的噩耗。

大清有四万万人,却几无可用之兵。

掐指一算,咸丰手里能用的部队也就只有僧格林沁的马队、江南江北两大营。僧格林沁的马队是清军王牌,负有保卫京畿的重任,片刻不得离开京畿。

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可是从全国六十万绿营中抽调出来的精锐,与长毛贼缠斗多年,这下却全军覆没。

两年前,两大营虽然溃败,但士卒仍在。假如能够收集溃卒,严加整训,假以时日,仍能成就一支劲旅。

可这一次,听说长毛贼志不在攻城,反以杀人为要,务求全歼江南江北两大营。两大营都死伤无数,几无重建的可能。

况且这江南江北两大营,早在两年前就被长毛击溃过。这两年来,湘军从武昌攻到九江,不花国家一粮一饷,却战功赫赫,接连收复名城。

而这江南江北两大营,每年消耗粮饷无数,却无尺寸之功,反而丢城失地,滋扰百姓。

难道,要平长毛贼,真的要靠湘军?

再说这民军,虽然有心归顺朝廷。但它毕竟不同于普通的草寇,有纲领,有主张,有组织,有纪律,甚至还建有厂矿,连洋人都对陈城敬畏三分。

若陈城真想投顺朝廷,自当像曾国藩等人一样,心向华夏,着华夏服饰,行跪拜之礼。但此人明显桀骜不驯,无人能够驾驭,也没有哪支军队能够与民军为敌。这民军,实乃华夏心腹大患。

可是大局糜烂若此。这东南的危局,该倚靠谁来支撑呢?

湘军也不是盏省油的灯。曾家兄弟拥兵自重,若他心生异心,该如何处置?僧格林沁岂是他的对手?

干脆,让民军和湘军相互制衡吧!

咸丰心乱如麻,也不知如何收拾东南危局。

他命军机处向各省督抚发函,征询这些大员对民军的意见,看他们是否支持招安民军。结果不出意外,疆臣们众说纷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南巡抚骆秉章、两江总督何桂清最支持起用民军。因为湖广、两江遭受长毛蹂躏最甚,疆吏皆想早日平定长毛。

陕甘、直隶等北方督抚多持反对意见,认为陈城居心叵测,难以驯服。

宗室这边,恭亲王弈最支持起用陈城。哼,这个鬼子六,总觉得洋人的东西都是好的。陈城自称是火星人,岂不比洋人还要洋气?

倒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一番话提醒了他:“皇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两权相害取其轻,虽说民军难驯,但毕竟是愿意投顺朝廷的。

“咱们不妨先用一二官职羁縻陈城,借民军的力量消灭长毛贼。待局势稳定了,咱们再奋发图强,练就一支精锐之师,进而压服民军。”

这叶赫那拉氏便是日后大大有名的慈禧太后。

咸丰听了叶赫那拉氏之话,但要下旨给两江总督何桂清,要他争取陈城反正。必要时,可以许他一个官职。

叶赫那拉氏又拦住他,说:“皇上不需说得这样明白。咱就说何桂清身处前线,让他勘明情况,便宜处置,是剿是抚,由他自行作主。日后出了差错,责任都推到何桂清身上。”

咸丰帝何等聪明,一点就通,不禁对叶赫那拉氏更加刮目相看。

叶赫那拉氏虽然不是皇后,但她却最得咸丰宠爱。她天生丽质,容貌出众,一双玉手白腻柔嫩。

她书法出众,有“端腴”丰采,深受咸丰喜欢。加上她于政见皆有见识,多谋善断,才思敏捷,咸丰便“常命其代笔批答奏章”。

最重要的是,她还为咸丰生了唯一一个儿子-日后的同治帝载淳。

却说何桂清接到咸丰的谕旨,颇有些苦笑不得。他宦海浮沉多年,知道咸丰把招抚民军的皮球踢给了自己。

咸丰打心眼里不想起用湘军、民军这样的非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