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112章 民兵守备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民兵守备队(1 / 2)

池州位于铜陵上游一百二十里,从池州再溯江而上一百里,就到了军事重镇安庆。

驻守池州的是民军第三师,师长李想,负责的防区包括池州府、徽州府。

民军西征时,三师也是主力部队,但战斗力不如其他部队。后来,何兆武在铜陵开矿,深感人手不足。陈城便把李想的三师调回铜陵,帮助何兆武开矿。

凭着新装备的火枪火炮,趁着太平军和清军在皖南缠斗,李想也趁机出兵,夺下徽州府和池州府境内的数座城池。

三师要面对的敌人主要是太平军。湘军远在江西、湖北。皖南一带的清军多是不堪一击的本省绿营,不仅不如湘军,就连江南大营、江北大营都比不过。

太平军的石达开已经在安庆经营多年,以安庆作为西征战场的大本营。民军占据皖南,隔断了安庆上游太平军与天京方面的联系。

民军独立声明一出,太平军与民军的关系迅速恶化,几乎势同水火。三师据守池州,受到安庆方面太平军的压力,防守任务还是很重的。

这天,陈城一行来到池州,视察池州一带的防务。

三师的兵力与二师相当,约有一万三千人,另有五千余名军夫杂役等准战斗人员。三师下辖第三零一、三零二、三零三三个步兵团,另有第三一骑兵团,以及师部直属部队。

第三零一团是三师的拳头部队,驻守乌沙镇,负责防备枞阳、安庆方面的太平军。

第三零二团驻守徽州府,负责保证民军在皖南的侧翼安全。

第三零三团沿长江南岸部署,在池州至铜陵一线展开,主要负责江防。

骑兵团驻守石台县,负责保证民军的西侧安全,并作机动部队使用。

师直属部队主要驻守在池州府,但其中的工兵营、炮兵营都在铜陵、芜湖一带帮助采矿。

实际上,三师防区地处民军最西翼。日后湘军进军天京,必然要经过三师的防区。而太平军一旦在西征战场上溃败,也很有可能要经皖南撤退。

陈城对三师最放心不下,担心李想不能很好地防守池州。三师防区最广,又直面湘军、太平军,兵力捉襟见肘。以三师的实力,守住池州自然是问题不大的。但若要因此而损兵折将,甚至战火连天,却是不划算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扩充军队。若三师有两万人,李想就能稳操胜券,而陈城也无须再担忧西线的防御问题。

但民军后勤保障能力有限,又要节省经费用于开矿、办工厂,无力再靡费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

陈城之所以不愿过早地推行军政分离,也有考虑经费的问题。军队代替政府,费用均来自军费,无需其他费用。若另立政府,必然又要花费大笔的经费,养更多的公职人员。

李想的对策是组建民兵,以民兵守备地方,派军官领导民兵,从而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民军早已建有民兵组织。最开始时,民军在铜陵推行耕者有田,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为了防止地主反攻倒算,也为了抵御农村盗匪,便在农村里建立了民兵连。

民兵连的连长兼任村长,多由负伤返乡的民军战士充任,连队里的民兵则选拔自积极拥护民军的本村青壮年。

民兵连平时负责保卫乡里、互助生产,战时则积极配合正规军执行各种任务,例如侦察敌情、修整道路桥梁、提供军粮等。

民兵不拿军饷,一切食宿费用等均由本村摊派。若要执行任务,民兵连长可以向民军申请经费。

民兵一旦成为随军的军夫杂役,就要脱离本村,紧随民军大队行动,从事搬运辎重、挖掘工事等体力活。

军夫杂役有军饷,和正规军相当,都比较低。但军夫杂役视同服役,却不用上战场,返乡后视同民军正规军,享受各种优待。

李想所实验的民兵组织,又与军夫杂役不同。这是一支全新的民兵部队,足以与一般的太平军、清军对垒。李想将之称为民兵守备队。

民兵守备队的编制与民军正规军相同,只是都不足额。

军官来自民军正规军,多选用年龄偏大、身体有伤、战斗经验丰富的民军军官、老兵。

队员则来自农村中早已存在的民兵连。每县一支民兵守备队,常设队员两百人,队员主要从全县的民兵连中考试选拔,以身体强健、识字、朴实、忠诚为选拔标准。

说起民兵守备队,李想向陈城等人娓娓道来:

“这民兵守备队,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守城行动。去年初,我们刚刚占据徽州,听说休宁县的煤矿很好,便派兵来到休宁勘察煤矿。果然,那里的煤矿很容易开采,热值也高,于是赶紧抽调兵力来到休宁采矿。

“那里,三师的兵力本来就少,徽州一带的民军都聚集在休宁,每个县城只留了一个加强连驻守。有一天,一股清军来试探着进攻祁门,被守军赶跑。那连长贪功,率着一连的人追到了城外。

“谁知道,城内还有不少顽固分子,趁着守军外出,袭占了祁门县城。刚好那时候,民军连长正在召集全县的民兵连长在城外搞集训,每个民兵连长又带着两三个民兵骨干。这些民兵骨干凑合起来,也有一百来号人。

“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