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79章 养寇自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养寇自重(1 / 2)

这日,火军饶州大营里来了位神秘的访客。

此人风度翩翩,容貌俊美,年纪轻轻而满腹经纶。他数月前到南昌投奔曾国藩,很快就在人才济济的曾氏幕府中声名鹊起。

这位年轻人正是赵烈文,他代表曾国藩拜访火军,目的不言自明,定是要向火军求和,请陈城不要掺和南昌的战事。

本来,彭玉麟和刘蓉都与陈城有旧,可以充任说客。但曾国藩认为,赵烈文年纪,眼界开阔,略懂洋务,更容易与陈城接近。

况且,彭玉麟、刘蓉与陈城打交道时,湘军军威正壮,足以与火军一战。现在,湘军累败,火军累胜,两军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

这是个苦差使,但赵烈文欣然应命,只带了两骑随从,就敢前往饶州的火军大营。

陈城有意给赵烈文下马威,特意安排精兵把守营门,又在大营内展示先进火器,让赵烈文见识火军的雄壮。

但一见面,陈城看到赵烈文甚有风度,虽不是士大夫,却儒雅、知礼,谈吐很是得体。这是华夏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采!

在陈城生活的时代,这种知识分子已经凤毛麟角矣!

陈城见了赵烈文,顿生好感,心里很是欢喜。他心想,若是能收服赵烈文为火军效力,若是军部中多几个像赵烈文这样的儒士,该有多好!

寒暄过后,陈城直接问他道:“惠甫,我见你才高八斗,见识甚高,何不加入火军,为我军效力呢?我们火军一向主张为民作主,把为生民立命作为最高纲领。而湘军只是主张维护纲伦。不说两军实力,就单比这主张,两军已经高下立判。”

赵烈文笑了笑,说:“大帅,你年纪轻轻,却已统兵数万,敝人十分佩服。但敝人自小便接受儒家教育,凡事以忠君爱国为先。

“敝人已经投奔曾大帅,曾大帅事君最忠,做人最诚,带兵最勇,待我最厚。敝人早已属意曾大帅,不敢心生贰心,不敢背叛曾大帅。”

陈城哈哈大笑,说道:“惠甫懂得洋务,岂不知洋人最讲求真理。真理在,就应该不问出身,不分你我,抛除门户之见。以真理聚人心,聚资财,聚人才,故列强能成其大,成其强。

“我们火星人不是洋人,却比洋人更追求真理。火军行事,皆以真理为先,并不像华夏这样,普天之下只能忠于一个皇帝,只能侍奉一个主子。

“时间流逝,真理亦会改变。火军并不会拘泥于旧的真理,而是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不断修正真理。这正是火星国强大的原因,也是火星人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华夏专尊皇帝一人,岂不知皇帝也是人,也要犯错。就拿当今的咸丰帝来说,耽于声色,溺于鸦片。官员贪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样的皇帝,你们还要愚忠于他。这样下去,如果华夏不亡,还有天理吗?再说这曾国藩,忝列湘军统帅,却杀人如麻,用刑最酷,哪有一点书生带兵的样子?”

陈城发完议论,静看赵烈文的反应。只见赵烈文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颇为难堪。他毕竟是个年轻人,又盲信华夏儒家人伦,一时半会还不敢妄议主子。

赵烈文想了想,反驳道:“大帅是火星人,不熟悉我国传统。我们华夏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疆域又大,人心最容易涣散。所以我们有儒教,有皇帝,作为凝聚人心的两大支柱。

“当今圣上虽有些小毛病,但总体上依然英明果断,威权稳固。底下大臣用心办事,如曾大帅之湘军,僧王之马队,皆为国之柱石。况且乱世用重典,曾大帅爱惜百姓,杀人如麻也只是杀贼而已。

“大帅关于真理的议论,其实与前朝的心学类似。阳明先生主张人人可以成尧舜。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普通人又怎么能成圣贤呢?

阳明先生的心学,可以说是明朝党争的罪魁祸首。而明朝的党争,又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可以说,明朝实亡于阳明心学……”

“谬论!谬论!”陈城忍不住打断赵烈文的歪理,说:“徐阶、张居正皆是心学传人,又曾任首辅大臣。若没有徐阶,朝臣便不能扳倒严嵩这个大奸臣。若没有张居正,便没有万历新政,便没有‘一条鞭法’改革。没有二人,明朝只会加速灭亡。

“这两人只是心学中的代表人物。其他再如,何心隐开启底层民智,王艮启发知识分子良知,致使明朝民间极富裕,民众思想极活跃,社会极有活力。

“你说湘军为国家柱石,你难道不知湘军乃是曾国藩的私家军吗?湘军乃是曾家的屏藩,不是国家的柱石。亡明朝者非心学,亡清朝者必湘军!

“你妄言心学灭亡明朝,可你看当今的清朝,民众如此困苦,民乱如此频繁。官员妩媚,以当奴才为荣。知识分子迂腐,以学习洋务为耻。百姓麻木无精神,民间凋敝无活力。比起明朝,这清朝可是大大的后退了!”

两人争论激烈,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只好闭口不言,场面有些尴尬。

还是赵烈文打破了宁静,他厚着脸皮说:“敝人此番前来求见大帅,还是请大帅高抬贵手,不要进逼南昌。大帅心里最清楚,长毛难成气候,日后湘军定能力挽狂澜,平定长毛。

“若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