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挞清> 第75章 急下南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急下南昌(1 / 2)

陈城的围魏救赵之计还没来得及实施,西征局势又有变化。

10月上旬,曾国藩令道员罗泽南部由江西义宁州进入湖北,支援胡林翼反攻武昌。罗泽南很快占领通城、崇阳,逼近武昌,武昌形势再度紧张。

石达开见状,率豫王胡以晃、卫天侯黄玉昆等统兵两万余人进援湖北。

陈城留下三团驻守黄梅,自率一万火军渡江,在湖口登陆。一团、四团、骑兵团走陆路,准备经饶州西进南昌。水师走鄱阳湖,沿鄱阳湖东岸南下。

罗大纲走时,留给陈城三百条战船,石达开又拨给陈城一百条战船,加上自有的两百条战船,火军水师重现规模。

这六百条战船中,有十四条两三百吨的大船,是石达开模仿湘军水师战船建造的。对这样的战船,水师主官张航和方菱是异常兴奋的。

但陈城仍不满意的,他想要的,是洋人那种蒸汽战船。上海造船厂已经初具雏形,罗大纲又在铜陵潜心研究洋人水师战法。也许,假以时日,火军将建起华夏第一支近代水师。

湖口的鄱阳湖水道仍被太平军阻塞。太平军和火军的大船都留在长江上,南下的战船都是些小型辎重船。

曾国藩见火军南下,知道陈城意在南昌。此时的南昌兵力单薄,只能依托城墙固守。曾国藩与江西官场闹得很僵,可以说是江西的官员个个视他为仇敌。

此前,他与江西巡抚陈启迈不和,几乎势同水火。曾国藩和陈启迈本是同乡,又同科入仕,原来私交甚好。但曾国藩率兵进驻江西后,为了筹饷的事和陈启迈一再翻脸。

湘军缺少军饷。而陈启迈有守土之责,自己的境内被战火摧残得民不聊生,便有意冷落曾国藩的军饷要求。湘军缺饷,经常在江西打家劫舍。

曾国藩无奈,不经陈启迈同意便在江西私设厘局,侵夺江西地方的财权。陈启迈气不过,便向清廷上折,参湘军不法、曾国藩向百姓课以重税。

曾国藩和陈启迈交恶,实因公事而起。这一切归根结底,则是清廷的财权没有理顺,咸丰有意不给曾国藩放权,让地方督抚牵制湘军这些团练武装。

但曾国藩手握重兵,岂是陈启迈这种不知兵的巡抚所能斗得过的?曾国藩搜集陈启迈罪状,在厘卡上抓到有人走私鸦片,并向陈启迈授受好处费。

曾国藩以此为借口,罗织罪名,参倒了陈启迈。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权势已经逐渐坐大,就连封疆大吏都不放在眼里了。

取代陈启迈的江西巡抚是旗人文俊。此前,江西官场对曾国藩随意抽厘、动辄参人的做法非常不齿,又讥笑他湖口大败,只能龟缩在南昌城不敢出去。

文俊巡抚江西,表面上和曾国藩一团和气,背地里和南昌的布政使、按察使等江西官场头面人物沆瀣一气,等着看曾国藩的笑话。

曾国藩整天灰头土脸的,甚是难堪,在南昌城内度日如年。

听闻火军南下,江西官场非常紧张。

丢城失地可是大事。曾国藩振奋精神,急调围攻九江的湘军副将周凤山部回援,并调鄱阳湖内水师萧捷三部防守赣江。

战事一紧,南昌一受威胁,江西官吏便要依靠湘军。江西巡抚就要主动向曾国藩示好,要粮给粮,要钱给钱。曾国藩所受的掣肘也就少些,精神上也要好些。

九江之围遂解。

曾国藩与陈城原本就有密约。眼见火军虽然南下,但动作迟缓,并不急于进逼南昌,反而开始在饶州、都昌、景德镇一带逡巡不前,招兵买马。

曾国藩对此心领神会,知道陈城又要故伎重演,借打仗之名,行扩军之实。

听闻广东天地会起义军已经进入江西,前锋到达吉安。陈城便令骑兵团周秀英前出吉安接应,试探天地会起义军的态度。

陈城与周秀英有旧,知道她可用。周秀英年轻有为,可塑性强。陈城对她很有信心。但天地会鱼龙混杂,有的人可用,如罗大纲、周秀英。有的人并不可用,与地痞流氓无异。

陈成交待周秀英,若这些人可用,就接纳他们加入火军。若他们不可用,便断然拒绝他们。若对他们不加甄别就吸收进火军,反而会拖累火军的名声。反正现在火军声势浩大,也不在乎这些天地会众。

11月4日,石达开进抵湖北崇阳,在壕头堡与湘军罗泽南部大战。太平军军势浩大,大败罗泽南,连克崇阳、通城。

罗泽南部的湘军依然悍勇,虽然溃败,即毫不退让,凭垒坚守。

石达开见湘军作战凶悍,虽能击败湘军,却不能歼灭湘军。武昌城高墙厚,湘军一时半会不能攻克武昌。

石达开决定继续实施围魏救赵之计,放弃武昌,转而向江西急进军。

12月9日,太平军占领新昌,继克上高、瑞州、新喻、峡江、樟树等地,威胁南昌。

曾国藩急调罗泽南回援,但罗泽南正加紧围攻武昌,对曾国藩的指令不理不睬。听说武昌城内只粮食将尽,罗泽南认为武昌城旬日可下,便指挥湘军急攻武昌。他准备拿下武昌后,再带兵到武昌救援曾国藩。

樟树镇是南昌门户,太平军占领樟树镇,沿赣江顺流而下,一日便可到达南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