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秦:开局策反秦始皇> 第538章 开拓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8章 开拓者(1 / 2)

而且,这座府邸下面埋藏了太多的秘密,所以在赵彻离开的时间里,这里几乎没有人会过来。

但是如今五年过去,这里依然洁净如新,很明显这些都是小牛自己做的,他一个人打扫着这个府邸,五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小牛,去倒杯茶来!”

坐在熟悉的椅子上,赵彻一如五年前的样子,随口对小牛吩咐一声。

小牛听到这话,也瞬间乐了起来,赶紧去泡上了一壶热茶送到赵彻面前并帮他倒满。

说起来,现在私塾的稚生们也快完成学业了,是时候该考虑晋升学习的事情了。

赵彻让小牛和雨化田坐下,随口念叨起来。

大秦的私塾是九年制,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都在同一个私塾内进行。

但是,随着大秦科举制的推行,还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私塾当中。

这其中,不光有大秦黔首的孩子,还有那些贵族阶层的孩子,也被一视同仁的带到了私塾中接受学习。

但是贵族阶层的孩子,在进入私塾之前,就已经学习过很多知识了,他们的起跑线天生就比别人要高,因此这些孩子学习的进度也更快。

前面六年的启蒙教

育,他们几乎可以随便跳过,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学习三年,就可以接受更加高层次的教育。

大秦的高等学校也在建造私塾的时候同步建造完成了,但是教育资源却有些缺失。

毕竟高等学校要学习的知识要更加先进和普及,赵彻的手上暂时并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这倒是成了一个难题。

“彻哥儿,这里有一封孔夫子留下的信,他让我在您回来之后交给您的。”

赵彻的话刚说完,小牛才想起了之前跟着孔鲋学习那段时间的经历。

其实以大秦如今的医疗条件,孔鲋的身体早就得到了很好的疗养,按道理来说,最少再多活个十来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孔鲋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泾阳图书馆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并且教导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弟子,小牛也包括在其中。

在孔鲋病重的时候,他曾经给小牛给过一封书信,让他务必在赵彻回来之后交给他。

小牛一直将这封信贴身收藏,但是刚才见到赵彻的时候有些太激动了,就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赵彻提到缺少教育资源的时候,小牛才想了起来,连忙将信掏出来递给了赵彻。

“夫子的信?”

赵彻接过那封写着赵彻亲启的信件,然后打开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

只是看了一眼,赵彻就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睛红了起来。

难怪,难怪孔鲋在接受了大秦如此先进的医疗条件,再加上赵彻强行出手为他续命之后,还是只坚持了那么几年就去世了。

原来,孔鲋早就看出了大秦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高等人才的缺失,而赵彻心忧社稷,根本没有时间去教导出一批合适的人才来。

而诸子百家之中又互相你争我斗,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将九年义务教育搞好的。

于是,为了帮助赵彻,孔鲋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透支了一切潜力,不断的学习研究这些最新的知识,然后将其编篡成教材。

并且,在编篡教材的过程中,孔鲋还挑选出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人才,这些人都是真正将教书育人作为崇高信念的师者。

孔鲋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对他们倾囊相授,并且让他们也在和自己共同学习这些最新的知识。

而这些人,就是孔鲋留给赵彻的最后一份礼物。

这位孔圣后人,儒家大贤,赵彻封圣之路的开拓者,最终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赵彻的理想,为了孔圣的理

想,付出了自己最后的余光。

“滴答!”

一滴清泪从赵彻的脸上划过,打湿了手中的信纸。

手上这一张薄薄的纸张,此刻在赵彻的手中却显得格外沉重。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后世那么多人无数次的唾弃蔑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依旧能够长盛不衰,存在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与血液当中。

因为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无数像孔鲋这样的先贤,他们会付出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来不断的践行着先祖的意志,为所有人点燃并传承这份沉重的薪火。

儒,不仅仅是一个字,他更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只存在于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浪漫。

没有深刻体会过儒学内涵的人,永远不会懂得这份浪漫。

信纸的后面,是一封名单,上面记载的正是孔鲋教导出来的那一批优秀人才,并且按照他们的能力和综合评价给出了一个排名。

人数不多,仅仅只有数十人,但对于孔鲋来说,这数十人却是他所有的心血了。

在孔鲋留给赵彻的信上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余老矣,恐生不久,唯恨未能早识,我之至志,传先祖之道也,公子代我卒其道,深感涕零

,不能报公子之恩,于是余乃教弟子七十二人交于公子,公子若睹其书也,余恐卒己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