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皇太子> 648章:倭国的处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8章:倭国的处置(1 / 2)

时值深夜。

宫中一片寂静。

唯有两仪殿的灯火依旧摇曳着。

几个秘书吏进进出出,挂在门沿上的棉布帘每掀开一次,都会倒灌进不少冷风。

李承乾打了个喷嚏,候在角落的朴二郎连忙拿了件披风,待李承乾穿上后,他又退回了那昏沉沉的角落。

在灵州历练数年,他总算是知晓太监的本分了。

李承乾放下奏折,疲惫的揉了揉眼睛,问道:“父皇在灵州,每日都做什么?”

李世民的一举一动,他其实也都知晓,之所以有此一问,只不过是想跟朴二郎说说话罢了。

这是皇帝表达亲近的方式,朴二郎心中一暖,回道:“太上皇每日早晨出宫晨练,然后去市坊买菜用膳,中午歇息一阵,再出宫去和人下棋,到了晚些的时候,就去茶楼听听戏。”

李承乾听的一笑,心中竟升起了丝羡慕。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没多久,三皇子李乐端着碟点心走了进来。

见他小脸冻的红扑扑的,李承乾将他抱在怀中暖起了手。

“父皇,你尝尝。”

李乐拿起一块点心,李承乾笑呵呵的咬了一口,这幅父子温情,看的朴二郎也倍感温馨。

李承乾一口接一口,很快将碟中的点心一扫而光,李乐见此,心满意足的回了寝殿。

看着他晃晃悠悠的背影,沉吟片刻,李承乾开口道:“拟旨,册三皇子乐,为楚王,食禄五万户,着工部有司,于百王院中修缮府宅,以备楚王移宫。”

“诺。”

朴二郎应了一声,心中不禁感慨:帝心果真难测。

次日一大早,一骑士风尘仆仆的闯进长安城。

“大捷大捷,牛进达将军统率三军,攻占倭国,倭国天皇葛城与权臣苏我虾夷授首。”

一瞬间,长安沸腾。

在万民欢呼雀跃的声音中,有数人毫无形象的坐地大哭。

他们都是被倭乱毒害之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几个亲眷惨死于倭寇之手。

两仪殿内。

内阁和枢密院诸人齐聚于此。

众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贞观朝,大唐击败突厥,吞并千里草原。

皇佑朝,大军远征海外,征伐倭国全境。

纵观古今,有哪朝哪代,能有今日唐之风华。

作为开疆拓土的参与者,他们都是能名垂青史的。

一念及此,诸人的笑容更加灿烂。

跟他们比起来,李承乾就淡定许多了。

不就是一个倭国吗,他根本没当回事。

就这群连铜铁都冶不出来的小鬼子,还不配让他看重。

现在让李承乾发愁的,还是西边的吐蕃。

自从吐蕃攻灭西域诸国,将西域纳入势力范围之后,吐蕃人就将西域视为了基本盘,松赞干布更是将都城都迁到了原先的高昌国。

这几年来,吐蕃人对大唐的行商多有为难也就罢了,左右不过是给笔过路费,李承乾也能忍。

可现在,这点小钱已经满足不了吐蕃人了,他们的胃口大到竟想要垄断西方的生意。

当初,李承乾在灵州修建市坊,将从西域来的商队都挡在了灵州,以此逼迫其他地方的商人,不得不前往灵州做生意。

昨日,镇抚司上报,吐蕃人现在也想来这么一手,他们已经开始着手修建市坊了,等到建成之后,大唐跟西方的交流,就要看吐蕃人的脸色。

这就像是一条河流,大唐处在下游,西方诸国处在上游,吐蕃人现在要在中间修一条大坝,这是李承乾不能忍受的。

他已经有了动兵的心思,但却是又顾虑重重。

西域地势平坦,多为沙漠和戈壁,最适合骑兵作战,吐蕃人现在有控弦之士五十万,并且精锐程度不输唐军。

要想打的话,那只能以骑兵为主,如今放眼全国,唐军骑兵加起来有二十多个军五十余万人。

看着挺多,但也不可能一股脑全都抽调去西域。

毕竟马这东西,它不像是后世的车辆加油就能跑,它是个喘气的活物,要是太过长途跋涉,马是会废的。

现在镇西道有三个骑兵军,共计六余万人,直隶道和镇北道,能抽调五个军左右,加起来总计十六万余人。

这跟吐蕃比起来,差的太多了。

李承乾陷入了沉思。

侯君集见他面色凝重,还以为是倭国之事有什么不妥,小声询问道:“陛下,怎么了?”

李承乾猛的回过神,见众人都看了过来,摇摇头,微微一笑道:“无事。”

见皇帝不想多说,侯君集也不深问,转而道:“陛下,如今倭国已平,之后该如何处置?”

处理倭国,其实就两点。

一:扶持傀儡政府。

二:直接吞并。

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

李承乾拄着下巴,问向了萧瑀:“萧相,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老臣觉得…”萧瑀左右看看,躬身道:“倭岛远在海外,其民百万,若是直归我朝,那每年定要耗费不少财力物力,依臣愚见,不如从其王族中,择选一心向我朝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