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再回六零3(1 / 2)

1960年12月26日,这是苏苏轮回新世界的第一天。

早上天色还乌漆嘛黑的,身边儿的叶展鹏就起了。

起床动静很大,一边穿衣服一边嘀咕:“懒婆娘,日子过的比资本家的小姐还舒坦。”

嘀咕完了,衣服也穿好了,走出厢房的门,去了上房。

苏苏早醒了,也知道叶展鹏是在嘀咕自己呢。

系统记忆,苏美云从不干活儿,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没干过,不上学的时候,就是睡懒觉,家里好吃的都紧着她,北京流行啥,苏美云就能穿啥,手里从没缺过钱和票,这个年代,的确过的让人羡慕。

叶展鹏呢?

说是大院子弟,可亲爸忙啊,天不亮离开了,半夜三更才回家。上面同一个妈生的俩哥哥比他大十来岁,亲妈活着的时候,就进部队了,一年不回一次家,亲妈死了不到一年,后妈进门了,随后生下一儿一女。

七年来,这母子仨那是从不打骂叶展鹏,就是当家里没这个人。叶老爹不在家,一日三餐,都不带叫叶展鹏吃饭的,小时候险些饿死在家里。

叶展鹏不是没跟亲爸说过这事儿,可亲爸不信,还抽了他一顿皮带。

要不是俩哥哥每个月给他寄钱寄票,叶展鹏早饿死了。

见过这么可怜的大院子弟吗?

叶展鹏混成了顽主,不干正事儿,那真是因为没人好好的教他。

这次结婚也是一样,他爸是想要给他个教训,也是为了叶家的名声,叶展鹏呢,就是想跟他爸顶牛,直接搬来苏家居住。

如今在苏家住了小半个月了。

苏家人口简单,祖孙三代四口人。

住着农家院子,看着不起眼,可你住进来就知道了。

苏家的日子红火着呢。

苏家住的村子叫红星村,解放前叫关家村,村里就二十六户人,大部分姓关。

十年前农耕地被征收后,红星村的村民,家家户户得了个六亩地的大院子,房子院子都是政府出钱给修建的,清一色的砖瓦房,还通了水电,排水系统也跟附近的厂子连在一起,家家户户都有下水。

除此之外,每家还给两个工人名额。

苏家就在院子里,每年种两亩包谷一亩麦子一亩红薯,就足够一家人的口粮,还不用上交公粮,吃不完的拿去卖。

夏天院子里种菜养鸡养猪,冬天暖棚里种菜养鸡,一年光是卖菜卖鸡蛋卖猪肉都能赚不少。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红星大队村民的生活,大致都跟苏家一样,正经过的比城里人舒坦。

城里吃肉要票,红星村的人吃啥都是自家种植养殖出来的,不要票。附近有几个场子,五万工人打底,卖菜卖鸡蛋都不需要跑太远的地方。

叶展鹏起这么早,是因为要出去卖鸡蛋和菜。

苏家有个三分地大小的暖棚,就种了韭菜、茄子、豆角、青辣椒,老两口伺候的好,每天能摘三十来斤蔬菜,暖棚隔壁的鸡圈里有二十只老母鸡,喂养的好,一天就能收二十只鸡蛋。

以前卖菜卖鸡蛋,都是苏姥爷扁担挑着箩筐去厂子那边儿卖去。

叶展鹏半个月前住过来后,苏姥爷带着叶展鹏去卖了两趟菜,就把卖菜的活儿交给叶展鹏了。

早上去,半中午就回来了。冬天菜价贵一些,韭菜八分钱一斤,茄子、豆角一毛钱一斤,青辣椒贵一些,一毛五一斤,三十斤左右的蔬菜,外家十五个鸡蛋,鸡蛋论个,五分钱一个,搭上十斤家里吃不完的粮食,一天五块钱左右的收入。

除掉煤炭钱,一天少说能赚个三块钱。

叶展鹏每天卖菜回来,苏姥爷都给他一块钱,说是辛苦钱。

叶展鹏第一次拿这一块钱的时候,心里是热的,眼眶是红的,鼻子是酸的。

他两个哥哥没钱婚前,一个月也是二十块钱的给他寄钱,结婚后,一个月也给他十块钱。

要说钱,叶展鹏并不缺。

结婚前,顽主当着,一日三餐外面酒店里吃着,就这,哥哥给的钱也没花完,银行里还存了五百多块钱呢。

结婚的时候,他爸给了两千块,他防着苏家人,把钱也存起来了,就把他爸给的各种票,顺带身上的五十来块钱带来了苏家,直接塞给苏姥姥,说是生活费。

苏姥姥笑着收了,回头就拿着自行车票,跟苏老爷进城去了,添了钱给他买了一辆凤凰牌的二八大扛。

苏姥姥把自行车给他,笑着说:“你是年轻小伙子,出门在外,没个自行车也不方便。”

回头又给他里里外外做了两套衣服,苏姥爷还托人买了两套新军装给他穿。

苏家是啥话也没说,可也啥话都说了:结婚来家里住那就是一家人,不要太见外,我添钱用你的票给你买自行车,又给你做衣裳买衣裳,这叫一家人不分彼此。

丈母娘苏水草还问他会不会算账,要是会的话,就去食品厂顶她的班儿,当会计去。当会计轻松不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