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七零换亲24(1 / 2)

轻装简行,身上就带着钱和票,其余东西,苏苏计算着时间给邮寄了过去。

顾长青下火车直接去邮寄自提,跟堂哥堂姐约定的碰头地方也是云南省城的邮局。

顾长松二十六岁,顾家人典型的浓眉大眼的长相,这个时代来说,就是那种很正派,特别招人喜欢的那种模样。

顾云,二十四岁,模样像极了亲妈李雪梅,五官小巧精致,特别爱笑,是个大大咧咧性格活泼的人。

顾长松、顾云兄妹俩是开着车来接顾长青的,借的团长的车,顾长青是军官,顾云是军医。

兄妹俩看见长的特别像小婶的顾长青,就知道自己没认错人,同时也唏嘘不已。

哪知道小姑姑是害了自己一家,骗了他们兄妹且还虐待了顾长青十年的人呢?

苏苏邮寄过来的东西很多,腊肉对于苏苏来说,那就是多进两次山的事儿,不花钱的东西,多给别人真的不心疼。

三人搬了两趟才把东西都搬上车,回去部队,车直接开到了团长家门口,顾长青就指挥着堂哥堂姐,挨家挨户的五只腊鸡或是腊兔的送。

把领导和平级战友家都送了一圈,腊肉没了一半儿。

顾长松:……

不,不行了,心疼死了,那是多少肉啊。

顾云:……

堂弟果然跟妈说的一样是个实心眼的大方人。

顾长青自己?

去年心疼的不行,今年是彻底被苏苏洗脑了。

不就是一些不花钱的腊肉吗?送出去别心疼,送出去能办事儿,能叫家里人好过,这些腊肉的作用才真正的体现了。

嗯,基操勿六……

顾长松和顾云住的是家属院的平房,三间屋子,前后院,地方大不说,自己还能种菜养鸡。

早年饭都不会做,如今都会种菜养鸡了,也是生活所迫啊。

顾长青就在这边儿住下了,早上睡到自然醒,醒来,堂哥堂姐不在家,去上班了,从食堂里给他打的早饭就摆在桌子上。

白天就收拾一下屋子和院子,算着时间给堂哥堂姐做晚饭。

小日子过的悠闲的很。

苏苏这边儿,虽说是一个人,可白天,不是李玉桃,就是杨冬华、王晓红、唐笑笑来找她说话。

日子过的也悠闲的很。

想吃新鲜的肉了,进趟山,家里没人了,就把早前收集的中医书拿出来看看。

觉醒了精神系异能后,看书过目不忘是基操,可记住了不理解,也是愁人。

任何一门学科,想要入门都不容易,哪怕是入门容易的,想要精通也难上加难。

苏苏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天刚擦黑,抱了一罐子鸡汤,提了一篮子的肉夹馍,摸去了第六大队的牛圈。

第六大队的牛圈,距离知青所和苏苏家也很近,就在知青点过去,越发偏僻的一个小山坳里。

这边儿基本不来人,村长换成赵大槐后,牛圈也被村里扒掉重新修建了。

牛圈边上儿上还修建了一溜排小屋子,房屋很低矮,进屋就要弓着腰,住着绝对憋屈,可这屋子在东北这寒冷的地方来说,怎么也比以前那四处漏风的牛圈强吧?

这里以前住了不下三十人,如今活着的只有一半儿。

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专家学者。

这边有个孟老太,是中医大拿,村民们对孟老太很尊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来找孟老太看病。

孟老太算是村里隐形的赤脚大夫了,每天就放牛半天,牛圈边上开了五亩荒地,全部种满了药材。

苏苏的目的就是这位孟老太。

可刚来这边儿还没找到孟老太呢,就看见董建伟鬼鬼祟祟的进了正中央的那间屋子。

苏苏乐了,感情不只是自己打这些专家们的主意呢?

孟老太居住在低矮平房的最里面那间,靠近药地,也距离水井最近。

苏苏敲了敲门,屋内孟老太没吭气,而是起身开门,室内昏黄的光线照出门外,孟老太看着苏苏一脸茫然。

“你是哪家的孩子?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孟老太能不茫然吗?除非是家里的病人动不了的,否则村里人来看病,都是半夜三更偷偷的来,就怕被人知道,也怕被人举报。

像苏苏这个时间点来的,真不多见。

苏苏闻言笑了笑:“孟教授,我来这里不是来看病的,我是来拜师的,我想学中医,我家里有两本医书,我都背下来了,可惜,我理解不了这些知识,我想跟您学。”

你不怕学中医被人知道?

不怕,不怕,偷着学,小心点儿,我知道中医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传了几千年的一门学科,博大精深着呢。

苏苏这态度,让孟老太很高兴。

进屋后,孟老太做了个自我介绍。

老太太今年五十五岁,一家子都是中医,一家子分散到天南海北,不能团圆,是个苦命人。

老太太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