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白杆兵> 第二百六十五章 令人失望的朝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五章 令人失望的朝堂(1 / 2)

马万军带着部队向北走去,他派出去三百多明夜不收前去查探匪兵的消息,但是一连十几天都没有消息。

原来是八大王张献忠被杀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明,所有的匪徒就像是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一样,他们全部躲进大山里。

马万军到许昌的时夜不收回来,说道:“骑兵总兵大人,我们跑到陕西、山西等地都没有看见过匪兵,也打听了,最近没有叛乱。”

马万军说:“真是奇了怪,怎么一夜时间都没有了呢,你们跑的这么远,这么多地方看见那边的农民生活怎么样?”

一个百户说道:“启禀总兵大人,我们去探了一番,有些地方确实很难熬,地里都是光秃秃的一片,甚至,树上的树皮都被吃掉,确实很惨。”

马万军说道:“你把受灾的地方给我记一下,我回头写个奏折,请皇上赈灾。”

那名百户说:“总兵大人,我已经打听了,他们那里不是旱灾,就是蝗灾,根本没法生存,有的胆大一点就去做匪兵,胆小的只乞讨吃饭,甚至有的人宁愿饿死家里也不愿意出去。”

马万军沉重的说:“我知道了。”

马万军又在安阳呆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听说哪里有匪兵决定返回京城,另外,他想把在一路上看到的景象向皇上禀报,于是他拿起奏折,就写了起来。

臣马万军启奏陛下,从战胜张献忠后,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没有发现有匪兵作乱。

所以臣想内乱以平,还是要到辽东把皇太极给找到,剿灭其残部。

但是臣走了这么多地方,发现农民军的出现不是没有原因,其原因归结于四个:

第一天灾,冬天严寒,夏季干旱,禾苗枯死,蝗虫天地,所以这些人吃完树皮之后没有可果腹了,只好造反抢劫。

第二,土地兼并太过严重,陛下可以让锦衣卫去去查探,一个七品官的家中都有几百亩地,

可以想到京城这些大官们,他们家里有多少亩地?

还有各地的王爷、勋贵,他们又霸占了多少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就像失去命一样,谁也不愿意给人家当一辈子的奴隶?所以只有反抗。

第三贪官污吏,陛下在宫中根本不了解外面的官员有多过分,他们的所作所为,超出了常人的底线,三年县官就可以搜刮十万两白银,下面的恶吏全部都是吸食民脂民膏。

他们不但没有真正的去救灾,反而变相的以低价逼迫农民的买人家的地,让人家卖儿卖女。

一个县官都有六七房小妾,一个衙役都能娶上一房一妾,这些贪官污吏根本就不顾农民的死活,所以他们想反抗。

第四项就是卫兵制度不合适宜,他们称为军户,非但没有找得到照料,反而被上面的百户、千户盘剥,军户种的粮食,自己分的连一半都没有,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还有臣在河南已经听说了陕西有鼠疫出现,需要朝廷重视,而这些官员竟想的瞒报,根本报喜不报忧,曾建议,派遣太医院的太医前来扫出鼠疫。

陛下,这些弊端不清除,国内还是会有民乱,大明想中兴、想富强,还是一句空话。

臣斗胆提几个建议:

第一,安南等地风调雨顺,适合迁徙一些流民,臣想派兵去给流民找条活路,大规模的迁徙,没有土地的农民前去耕种。

第二,要把审讯监察制度进一步的完善,让他们去调查每个地方的民生。

第三,各个地方的王爷应该削减土还耕于民。严查土地,取消官员的农税特权,按照土地的拥有的数量交税。

第四、改良教育逐渐用新学代替,让这些士子们不仅仅只懂得风花雪月,纸上谈兵,还要懂得民生的艰难,水能载舟也能够覆舟,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一定要让入士的准官员,他们真的去从一个村的村长,慢慢到升每个镇的镇长,一步一步的去体检,去踏踏实实的为国为民做出实事,绝对不是夸夸其谈,只懂得吟诗作对的腐儒。

体制上的改革,一个县官相当于百里侯,全县的生死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建议,把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下放到县级,形成维护治安单独一个衙门,查案单独一个衙门,审判单独一个衙门,对应上一级的管理,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制。

建议免农税加商税,陛下已经知道查抄晋商八大家都已经富可敌国,这些商人全部富的流油,

他们背后还有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甚至本身就是这个官员提拔的管家去帮他运作商业上的事情,所以收商税,他们肯定会说于民争利,其实他们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增收商税绝对比农税要强两倍以上。

第七,建议开海通商,成立市舶司,宋朝之所以富强,就是因为海商。

大汉、大唐之所以富强,也是因为有丝绸之路。

所以臣恳请陛下不要再相信那些腐儒之言。

此外,内忧外患平定之时,正式改革良机,臣盼望陛下能思之慎之,为我大明富强,找出更好的途径。

马万军率兵回到京城后,让士兵驻扎在丰台大营,他就带着五百骑兵回到了家里,沐浴更衣又重新出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