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白杆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本本的威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本本的威力(1 / 3)

在京城的崇祯皇帝,看到手里的报捷奏折,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犯愁。

一个国家毕竟有一辆百万人,怎么安置普通的民众?

让他们继续生活在朝鲜,肯定不行,于是他让王承恩拟旨,把那俘虏的朝鲜的士兵和家属全部迁徙去草原,筑建城池,。

允许军人的家眷跟着成为新城市的居民,分给他们土地或者牛羊,妥善的安置生活,这些人修筑三年的城池,恢复自由。

朝鲜的普通民众迁徙到中南半岛种植水稻,朝鲜的官员没有罪大恶极的,也要迁西到南洋的岛上,不必来京。

所有的事情有秦良玉负责协调,另外,让宣旨的太监传了一道口谕,让太子和马灭虏尽快回京。

宣旨的太监和锦衣卫赶到辽东,又追到平壤,最后在汉城才见到秦良玉。

接过圣旨以后,秦良玉就颁布了命令:要求毛文龙负责迁徙普通的民众和官员到南洋,

要求满桂、赵率教把谷山和元山以北咸镜道内的居民全部迁徙到草原上。

要求沈寿崇押解着所有的朝鲜士兵和他们的家属从新城港登陆,前往草原进行安置。

毛文龙很高兴啊,这是肥差呀,所有的官员都有银子呀!

他准备把这些官员签到马来群岛上,把普通的民众安置在安南等地的中南半岛上。

朝鲜普通的民众也愿意啊,那里水稻一年三熟,肯定吃饱是没问题,那个时代要求的都不高,吃饱饭生活下去就行。

太子和马灭虏接到口谕之后,两个人就不得不离开上了舰船,拉着朝鲜国库里的五百万两银子,先回新城港,把他这些天买到的东西带着,又转回天津港,从天津卫登陆,前往京城。

至于汉城和平壤之间,还有一部分城市和山林被叛军占领,那就两面夹击,慢慢的挺进,这时候,马祥麟他们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剿匪以马祥麟为主,由北向南逐渐挺进,毛文龙这边的军队只负责防守,山地战本身就是白杆兵的强项。

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持续了一个多月。尽管有些人故土难离,但是所有的反抗全部被剿灭,血腥的杀戮让人不得不服从。

马灭虏和太子带着几十辆马车的战利品,在两千多士兵的护卫下,起码返回京城。

银子入了国库,马灭虏礼物分了两车,一车拉回府,一车拉到皇宫。

而他和太子两个人规规矩矩的在御书房外面,等待崇祯皇帝的召见。

这时,御书房里面气氛很是不好,充满了火药味儿。

原来是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他们对崇祯皇帝绕过内阁发布圣旨,讨伐朝鲜等等事情非常的不满。

尤其这些东林党人,每个人都有背后的利益集团,他们就靠海外走私赚的盆满钵满。

结果现在大明周边的朝鲜、倭寇国、南洋现在都是大明的国土了,他们即使想走私也没地方去,至于说想过马六甲海峡前往西方也不敢啊!

曾经有人试过,但是全部被马万军的军舰给拦住了,首先,停靠淡马锡,交完税以后再允许西行,反抗那是没有活路的,只有被火炮炸掉在海里喂鱼。

所以他们恨透了马万军,原来和朝鲜多多少少还能赚点,现在朝鲜已经没了,全部是一个国家了,他们的走私只能变成平常的经商,这里边的利益可是大打折扣。

马灭虏和太子在外面听着这些人口枪舌剑的在争辩。

有人说:“陛下,这是**,不应该拆散和驱逐朝鲜人,应该还让他们继续生活在半岛上。”

清正的一方进行反驳,说:“是如果叛乱了,是不是要杀你的头?”

这群东林党人又开始把事件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在我们是有礼仪的人,我们是有道德水平的人......

太子在外面实在听不下去了,伸手就把御书房的门给拉开,马灭虏和太子昂首就进了御书房。

两个人先给崇祯皇帝施礼。

崇祯看他们两个安然无恙,就说:“行了,你们两个在旁边听着。”

太子躬身施礼说道:“启禀父皇,而且刚才在御书房外听了不少的谬论,不知道是哪位大人的高见,说是我们不应该讨伐朝鲜,不应该分散朝鲜的民众?”

众人的眼光就盯住了一个姓吕的老头,这位姓吕的老头说:“刚才是臣说这个话。”

马灭虏问:“你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这个老头骄傲的说:“我叫吕本道,现在是御史中丞。”

太子说:“朝鲜背叛我国把我们的机密武器送给建奴鞑子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后来建奴实力增强又给辽东的军队造成了四万多人的阵亡,这是不是真的?

前几个月,我被朝鲜人刺杀,这是不是真的?

那么我想问这位吕大人,这样的国家不应该灭了他吗?”

这位御史中丞说道“那得饶人处且饶人。”

太子说:“既然如此,我建议父皇把这个吕大人派往草原,让他负责草原的一个城市的管理,让他用所谓的道德来教化当地的民众,如果搞得不好,二罪罚一,抄家流放。”

崇祯皇帝还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说出这么杀气腾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