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山海传夏> 拾柒、逐鹿蛇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拾柒、逐鹿蛇罴。(1 / 3)

日渐昏黄,风梭与任艾带着抓获的几个小河蟹、少量河蚌以及两尾鳜鱼,回到了鱼袅身边。任艾看上去相当称心快意,风梭却显得有些惋惜道:“终究还是没能练习射术阿,只能下次了。”

鱼袅顺口道:“春季正是射猎的最佳时分,今后切莫再错过了。”

风梭问道:“为何春季是最佳时分呢?”

“食味之材,无非来自采、耕、牧、猎。栽瓜果为采,种谷菜为耕,养家畜为牧,捕野兽为猎。而在原野上狩猎,因四季变化又分为四法,分别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春时,万物灵动一新,择其中未孕者,用弓远射之;夏时,除尽苗间农害,逮鸟雀蛇鼠等,以笼诱捕之;秋时,禽兽膘肥猛健,近身与之搏斗,以戈矛击之;冬时,众生隐遁藏匿,焚尽枯草朽木,以围而猎之。”

“原来如此,应对四季之别而变换,悟针对时令之方法。既能趋利避害,也能统观全局,在富足仓廪之余,还考虑到了循环往复之用。可是,这些都是山林田野、陆上之狩也。凡陆上所产的粮食,最怕的是灾祸之年,或有洪水侵吞林田,或有虫蜚遮天蔽日,或有禽兽亡于地裂,或有气候极寒极热。一旦面临重灾,可致饿殍遍野,引发人道沦丧,争相而食,还需思得万全之策,以防微杜渐之。

我知那深水深海之中,海珍物阜,无灾无恙且无穷无尽。若人人皆具备涵泳玩索之能,能在水中如履平地般行事,定能将其物产囊括无遗。再加上采耕牧猎之所获,必是殷殷屯屯之象,永世再无饥贫之忧患。可事实是,人在深水之中潜溺艰难,久之必窒息而亡。今只能依靠编织一些渔网,撒在水中去打捞,再没有更好的办法。而撒网入渊,肉眼难见,时多时少,不可预估,网虽柔韧却仍可破,鱼虽迟钝却仍有灵。此举好比听天由命一般,所需所求,皆不易得之,不知可有改进之法。

还有,像我们刚才那样,在浅水滩涂觅得肉食,无需勤学苦练,信手拈来即可抓取。此技仿佛与生俱来一般。所收获的份量虽寥若晨星,只可图一户一日之餐,却要比在山野间耕猎、深水中撒网更易得手。此也不知是何缘由。”

鱼袅闻言又随口答道:“人本来就不是水生的,并不能与水相容,只是略通浅水区域的水性罢了。对深水,则完全是无能为力的,绝无可能做到在水中生活起居。所以,你设想的,人长期去到深水中‘涵泳玩索、如履平地。’根本上就不可能实现。那既然人不容于水,人所拥有的浅水水性,又从何而来呢?

水患,一直都是众灾之首。虽然现在每年各地也频发水患,但真正可怕的水患,并不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那种未及双膝的程度。据【山海九经】与【九鼎·昆仑鼎文】所载,自始祖至今,有过五次重大水患。分别是女娲之时、伏羲之时、炎黄之时、颛顼之时与尧舜之时。若按规模大小划分,亦吻合时间的先后顺序,首次为最,依次递减,第五次位于最末。

那首次传说中的女娲之时,旦夕间洪水高达万丈,似从天而降,神州大地尽数被淹没,溺毙之人不计其数。先祖当中的身手矫健之众,一路向西逃窜,攀登于【昆仑】群山之巅,方幸免于难,不至灭绝。然后,幸存之人又造大船泊于水上,寻找并搭救散落在附近群山的诸民,复聚集了众人之力,以人定胜天为号,力敌那灭世洪灾。后近万年间,人们为避寒暑,自山顶而下,凿洞窟以穴居,临渊栖息以存续香火。在**浩瀚的包围之中,采浮萍充饥,捞鱼虾果腹,重建果林以为园,重饲禽兽以为甸。故先祖们早有了在水岸边劳作之日常,经万世万代传承,潜移默化而成为了天赋本能。所以,在浅水水岸之域觅食,人人皆有手到擒来之技。

至于你说的陆上若面临重灾,可致人争相而食,何以女娲之时,没有人吃人的这种现象呢?后世又能有什么样的灾祸,可与之相提并论呢?纵使天灾无情不可预测,人祸却都可以防范于未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重灾降临之时,都同时伴随着人祸。人祸,需人治,须以德行教化为根基。而人治与德行教化,又涵盖了方方面面,说起来就很复杂了,今后有机会再跟你细说吧。”

凡有所问,皆立答之而解惑,风梭越听越对鱼袅打心底敬佩。曾经的国之大司农,着实渊博。风梭又虚心再三请教,不停追问了一些各类问题,鱼袅依旧涂东抹西,即兴答之。而任艾见到二人此般模样,谈及的内容对她而言更是味同嚼蜡一般,已是百无聊赖,困意丛生,又不知该如何打断。

但见远方山脚,一坡道的拐角处,走出了两个背负大物,满载而归的身影。任艾跃然欣喜道:“他们回来了!”一副似是得到解脱的表情,向前方招手呼喊:“我们在这等着你们呢!”

子冥瞧见是任艾,无比激动地大声回应道:“二艾、三梭,我们回来了!四康他真的好厉害!”

姒康?鱼袅心中一顿,当即箴舌闭口,中断回复风梭的问题。

那是一个讳莫如深、绝对不该再出现在世间的名字。鱼袅稍微冷静一想,与‘二艾’‘三梭’前后相关联便可知,这大概是几个年轻友人间的一种昵称,是‘四康’而不是姒康。也许,是自己常对某些事耿耿于怀,太过敏感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