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7 杀人放火(1 / 2)

武德九年四月十六日,煞东,宜出行。

巳时,从长安城方向,行来了大队人马。

为首一辆马车,坐的正是被李渊“流放”的尹阿鼠。其后十余辆牛车,堆满了各色箱箧,都是尹阿鼠这些年在长安城中用各种方法搜刮而来,准备带回老家去的细软。

再之后,则是包括郑善果在内,呼啦啦大群身穿华服,带着奴婢部曲的贵人们,他们皆是来为为国丈尹阿鼠送行的。

虽然前些时日,李渊在朔望朝参上当众判了尹阿鼠流刑,但其实谁也没把所谓的“流刑”当真。

众人都不是傻子,清楚李渊口中流一千里是什么意思,那不过是让尹阿鼠回原籍太原去住上几年,避避风头罢了。

只要尹德妃在后宫一日,只要她还受陛下宠爱,尹阿鼠就没人敢真的得罪。

所以今日尹阿鼠出行,前来送行之人,却是络绎不绝。

诺大的长安城中阿谀奉承之辈,永远不缺。

送行的队伍一路前行,不多时,便抵达了灞桥边。

众人在此又与尹阿鼠好一阵寒暄道别,饮酒赋诗,歌舞姬奏乐献舞,闹腾了许久,才折柳送别,目送尹阿鼠的车队慢慢跨过灞桥,一路东去。

尹阿鼠此次返回太原,身旁服侍的奴婢便有数十人之多,连侍妾都有十余人,加上那十余辆满载箱箧的牛车,队伍很是浩荡。

队伍之中,还有几名大理寺派出的衙役,负责“押解”尹阿鼠返回太原。

名为“押解”,实则这些衙役都心知肚明,各个都恨不能把尹阿鼠当祖宗供起来服侍。

这些衙役们注意力都放在了尹阿鼠身上,谁也没察觉灞桥另一侧的官道上,一名虬髯大汉正远远注视着尹阿鼠的车队。

在尹阿鼠与送行众人道别启程后,那虬髯壮汉也挥动了马鞭,催马疾驰,很快就消失在了官道上。

毋庸多言,那名虬髯壮汉正是端木天乔装打扮的。

他是来监视尹阿鼠的动向,确定尹阿鼠已然启程后,便赶去与老爷子汇合了。

在灞桥以东四十里外,沿着灞河修建的官道旁,一座植被茂密的小山坡下,端木天勒住了马缰,跳下马背将马匹牵着走入了山林之中。

山林深处,老爷子正蹲守在此,恭候尹阿鼠的到来。

就为秘密干掉尹阿鼠,端木天与老爷子也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掩人耳目,爷俩昨日傍晚便赶到了这里,连夜准备好了送给“尹阿鼠”的礼物后,便露宿在了山林之中。

今日一早,端木天便骑马赶去了灞桥,监视尹阿鼠的动向。

得知尹阿鼠返乡车队已经从灞桥启程,老爷子也坐直了身子,一双眼睛透过茂密的树林,如鹰隼般注视着山脚下的官道。

但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多小时,太阳已然挂在了头顶,时至午时,尹阿鼠的车队还未出现,这让端木天都有些不耐烦了。

“老头,尹阿鼠那混蛋磨磨唧唧的在干嘛?就四十里路,他不会想走到晚上去吧?”

老爷子好整以暇的坐在一块石头上,倒是一点不急:“急什么,好饭不怕晚,那老混蛋总归会来的。你要坐不住了,那就再去检查一下拉索,别到时候被石头树枝卡住了,那才是白费功夫。”

端木天只能无奈起身,走下山坡去检查拉索状况。

他与老爷子准备送给尹阿鼠的礼物,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十来瓶由特制燃烧弹做成的拉索地雷。

用瓷瓶混合动物油脂、硫磺和酒精制成的燃烧瓶,配上火棉制作的发火装置,以拉索相连,简易版的拉索地雷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抗战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武器,虽然简陋,但威力不可小觑。

端木天与老爷子一口气在官道上埋下了十来个瓷瓶燃烧弹,就算是铁块,也能将其化为铁水了。

只要他们看准时机,在尹阿鼠经过地雷上方时拉动拉索,引爆燃烧弹,那猛烈爆发的火焰,就会瞬间喷发而出,将尹阿鼠那个老混蛋,烧得灰飞烟灭,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

爷俩之所以费心思弄这燃烧弹版的地雷,主要还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感,从而避免被人怀疑。

燃烧弹这玩意,大唐没人见过,也想象不到。

官道上平白无故冒出大火,这种诡异的现象,完全不怕李渊派人调查,并且很容易被唐人归结到神鬼之类的玩意上去。

反正尹阿鼠这个老混蛋,这些年在长安城没少干挨千刀的缺德事,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挫骨扬灰的人不会是少数。

只要这老混蛋死了,消息传回长安,估计坊间立刻就会流传出各种神罚的传闻来。

如此一来,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他们爷俩。

当然,如果用手榴弹当地雷,效果也是一样的。

手榴弹雷鸣般的爆炸声,同样会被唐人视为神罚,就与端木庄的佃户们偷偷流传的“炸豕神雷”一样。

但手榴弹可是端木爷俩压箱底保命的玩意,不到危机关头,能不用还是不用为好。

端木天趁着官道无人,再次检查了一遍拉索,确定没有被树枝石头之类的东西缠绕住,才返回了山坡。

但无论是端木天还是老爷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