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73 高谈阔论(1 / 2)

李二视察过水车,众人皆大欢喜,杜如凤便邀李二等人回庄院奉茶,又去厨房忙活安排众人膳食。

厨娘们得知要侍奉长安城中的贵人们用膳,也是激动不已,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之前被端木天命人存入冰窖中的那半扇牛肉,厨娘们还想取来料理,却被杜如凤给阻止了。

给秦王做的膳食,岂可用那种不新鲜的牛肉?

于是在孙监庄哀怨的眼神中,端木庄中又“不幸”摔死了一头牛……

端木庄院堂屋中,众人正把酒言欢,煞是热闹。

李二端起手中酒盏,起身朝堂屋内众人敬酒:“世民谋略短浅、才浅学疏,能得先生与诸公鼎力相助,实在世民之荣!世民对诸公感激涕零!今日世民借花献佛,请诸公举杯,饮胜!”

“饮胜!”众人举杯,与李二共同饮下杯中美酒。

“今日不谈朝政,吾与诸公一醉方休!”李二显然今日心情大好,又让婢女给他倒满酒水,开始频频举杯。

老爷子几杯水酒下肚,也放开了,开始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高谈阔论起来。

他虽然不懂那些儒家经典,但总归也是有着超出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知识储备,放在如今,称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丝毫不为过。

耳中听着老爷子开启忽悠大法,一本正经的给李二以及诸位大唐名人科普祖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端木天就觉得满头黑线。

老爷子忽然话锋一转,说起了交趾的事情。

“说来可惜,交趾刺史部日南郡,在汉末之时,趁中原大乱,无暇南顾之时,叛乱立国,名为林邑国。前隋时,炀帝曾遣将袭破林邑国都城。其国主上表谢罪,方得以返回都城。说来可惜,炀帝虽设了林邑郡、比景郡与海阴三郡,却也是名存实亡,甚是遗憾。”

炀帝便是隋炀帝,炀帝是李渊给他的追谥。

他的这番话,李二与众人并没什么反应。

林邑国他们也知道,但对老爷子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大唐对于林邑这种南蛮,从来也没放在过心上,对其更没有兴趣。

端木天有些奇怪,老爷子好端端的说林邑干嘛?

就听老爷子继续说道:“大王或许不知,那林邑国有一城名为占城,其出产一种稻谷,名为占城稻。”

“那占城稻,一岁可三熟!此稻耐旱,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大王今后若是有机会,务必将此稻种引入我大唐,必将使我大唐谷物大增。”

李二闻言,眼睛立刻瞪圆了:“先生此言当真?那占城稻,真可一岁三熟?”

端木丘捻须微笑:“林邑酷热,故而可一岁三熟。若移植回我大唐,一岁两熟是没问题的。”

长孙无忌等人也激动了,能够一年两熟,那可意味着粮食产量翻番!

无论是对于大唐,还是华夏的历朝历代而言,粮食都是立国之本。

粮食越多越好,绝不嫌多。

“大王,若有机会,务必取回这占城稻种!那小小林邑国,若是不识趣,不肯乖乖献上稻种,便再踏平其都城!炀帝破得,我大唐一样破得!”

长孙无忌这群文人谋士,说起破城夺种,倒是兴奋的很,如同土匪一般,根本没打算与林邑讲道理。

李二很是赞同:“诸公所言不错,这占城稻,吾必取之!”

端木天无语。

占城稻是宋朝引入华夏的优良稻种,老爷子这是准备提前将这稻种引入大唐?

不过这事倒也不错,毕竟占城稻能成为宋代水稻良种,说明其确实适宜在中原种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就听老爷子又继续说道:“大王,无论是交趾也好,林邑也罢,都不失为一处宝地。交趾林邑皆可大面积种植占城稻,一年三熟,仅林邑一地出产的稻米,若是运来大唐,便够天下人食用了。丢掉林邑,实属可惜。”

李二蹙眉:“先生,林邑国毕竟地处南蛮之地,不仅山高林密,路途艰难,且卑湿暑毒,多瘴气。即便是前隋出动大军讨伐,也是艰难无比,士卒死十之四五,无法长期驻留。若是要从林邑运粮回长安,更是天方夜谭。”

老爷子捻须微笑:“这有何难?”

李二与长孙无忌等人都愣住了。

自古以来,南方潮湿炎热、虫毒弥漫,毒瘴弥漫,是世人皆知的常识。

中原政权也素来将南方当成蛮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所在。

华夏历朝历代,基本都朝北、朝西域扩张,对于南方,却是基本忽视。

并非不想,而是以当时的条件,难以做到。

即便是交趾这样早在秦朝就纳入中原版图的地方,也由于天高皇帝远,难以管理,所以到了五代乱世时,交趾便脱离了中央政权,自立为国了。

对于南蛮之地,中原政权也向来不太在意。

但若是能轻易将其征服,并从中获得巨大利益,那就不同了。

“请先生教吾。”李二正色问道。

老爷子笑道:“大王说路途艰难,指的是从陆上进入林邑困难,但为何不走水路?”

“水路?”李二与身边谋士们对视一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