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在下,中医黄素> 0255 草原常见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55 草原常见病(2 / 3)

燕已经基本掌握了。

黄素解释道:“身体久病三年,寒极生热,里面寒生了虚火,原本寒湿紧的脉象,变成了痰湿滑的脉象。”

草原牧民因为他们的风湿性关节炎,都是风邪、寒邪入侵所致,基本都是风痹证和寒痹证。

在中医理论里,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痹症。

风湿痹症是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症。“痹”即闭阻不通也,通常多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和重着等一类疾患。所以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和热痹四种。

《黄帝内经·素问》中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的称为行痹,寒气胜的称为痛痹,湿气胜的称为著痹。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认为痹症的发生与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有关系的。

《金匮要略》对于痹症更是有详细的分类和治疗经方。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说的是湿痹,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或有肿胀,手足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为湿兼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在曹氏环境工作的人是最容易得湿痹的,比如北方地区浴池的搓澡师傅。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这是风痹,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浮或浮缓。

病机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是寒痹,临床上肢体关节的疼痛表现为,疼势较剧,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遇寒痛甚,得热痛减;口淡不渴,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为寒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像东三省的寒冷地区,风湿性关节炎多以寒痹为主。

然而,由于草原的特殊性质,草原牧民的风湿性关节炎,往往会出现风寒皆有的证候。

至于热痹,在临床上肢体关节疼痛表现为,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安,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浮数。

病机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法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治疗可以用白虎汤加桂枝汤。

。至于某医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他们可不分什么证型,一律使用他们的万能的抗生素和激素药,常用的药物就是青霉素、红霉素、泼尼松、地塞米松。

简单粗暴的治疗方式,难怪能把一个风湿病治疗成第五大绝症。

黄素松开手:“伸出舌头,我看一下舌苔。”

中年人伸出舌头。

黄素指着患者舌头对李燕解释道:“正常风痹证、寒痹证的舌质都淡,你看患者这舌质是略红的,在看舌苔依旧是白薄苔,而没有变成黄苔,这就是虚火的表现,正好和患者的滑脉对应上来了。”

李燕盯着患者的舌象不断点头。

看着李燕认真的样子,黄素说道:“这些事情,随着你日后临床经验的丰富,你也可以轻易的辨别出来。”

中年人收起舌头后,黄素有继续问道:“你除了指关节、脚关节、膝盖痛外,周身有没有痛的情况。”

中年人说道:“冬天和阴雨天疼痛加剧的时候,全身都会出现疼痛。”

经过患者的描述,黄素可以确定患者就是风痹、寒痹皆有的。

判断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患者身体疼痛来辨别。

即使不懂脉象、舌象,患者自身的痛感不会欺骗自己。

这时,年轻也插嘴问道:“医生,我爸的风湿性关节炎该怎么治呀?”

“我给患者开一个益气固本、调和营卫、趋祛湿热的方子。”

黄素一边说,一边在处方写道: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8g、桂枝8g、白芍10g、知母8g、防己10g、桑枝15g、炙甘草10g、木瓜8g、薏米仁15g、生姜3g、大枣五枚。

患者的病因,乃是长期在外放牧,长期受到风寒湿的外袭,导致风湿流注于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关节疼痛肿大。

黄素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因为患者寒极生热有虚火,故去掉麻黄、附子之辛燥,在加入黄芪补气生血,与白术、防风配合又益气固表,使表气充则有力驱邪外出。

桂枝、芍药、甘草、白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防风、生姜开泄行痹而祛风外出。

桑枝、木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