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金川破> 第一章 父亲的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父亲的危机(1 / 1)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可谓是群雄纷争的一年,这年,国家的统治者大元,已是内部自乱,元朝的各个皇亲国戚不是为了安定天下计而奔波,而是都在为大都的那顶亮晃晃的皇冠而在北方拼的你死我活。

而在元统治者无暇顾及的南方,也是激战正欢。最大的三股势力绞杀在一起,西边的陈友谅占据了两湖一江一广的广袤地区,看上去是最能平定南方混乱局面的人,但在前一年的鄱阳湖水战之中,一命呜呼,仅存余党势力可却群“虫”无首。而在最东边也有一只不小的势力,老话说,多吃盐才有劲,盐贩大佬出身的张士诚所占面积虽小,但人家的地盘可是全国最富庶的江苏和浙江的沿海地区,加上士兵们都有盐吃,士气一直高涨!而夹在这两股势力中间的,便是以“后宋”为首的势力占据安徽、江苏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对了,这里要说明下,现在的后宋,真正实际的统治者早已是吴王朱元璋,而坐在大位上的不过是傀儡“小明王”。说来这个吴王朱元璋,本是参与红巾军(后宋前身)的一名小小兵,但不是老话又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吴王也凭借这过人的胆量,气度与机遇,在短短的几年间从一个饭都吃不起的投军小兵,一跃坐上了吴王的椅子上,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后宋”政权的实际一把手。

而我们的主人公便是吴王的众多孙辈之一,因为连连的战争,孩子也没给起个名字,暂且叫朱一一,说来也巧,这年孩子刚出生,父亲朱文忠便在前线取得了了大捷,作为祖父的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是双喜临门,在孩子还没百天,就将他接到自己的大本营应天抚养,命人给儿子建宅,以便日后离儿孙们离自己近一些,好走动。并一封家书给前线的儿子“吾儿文忠亲启,闻吾儿大捷,又逢孙儿降世,此乃祥瑞之兆。孙儿以入府中抚养,又命人建造吾儿宅邸,离咱府近,方便走动。吾儿勿挂念,待前线安定,速回应天与咱欢聚,家父书”但家书里又塞了一封黄纸条“吾儿亲启,待全州安定后,军队不动,带贰仟精锐,速去滁州,诚邀小明王来应天登大宝,走水路,再秘密告诉汝兄永忠,既是永忠,就该依计行事,吾儿不多问,看后焚之,吴王朱。”朱文忠看完一封家书过后,烧了黄纸条,开心跪拜天地后,没多想就将军队交给偏将军暂管,命军队不动,只带亲信及贰仟精锐星夜兼程奔赴滁州,到达滁州拜小明王韩林儿,跪拜小明王并将家父所托转告小明王“陛下,我受家父之托,特护小明王去应天荣登大宝!”“吴王让我王去应天荣登大宝?为何不在滁州即位,修滁州城?而把应天城修的固若金汤,是想我王囚禁应天吗?”小明王亲信大臣愚忠打断了朱文忠的话,文忠极力反驳“家父真诚邀请吴王荣登大宝,怎会囚禁我王,更何况修建城池,就是为保护我王不受侵扰,何谈囚禁之说?”

“那为何吴王限制我王行动,只在这咫尺宫中?不见臣子,只见甲冑,吴王这个也太小心了吧!”说完愚忠便讥讽的大笑道并使眼神,让藏在殿内的死士准备杀了文忠。文忠也察觉到了杀机,但他没带佩剑,也没有侍从,只能再次恳切的说“现逢危局,刚稳定,吴王府上下也是甲胄在身,不敢脱,更何况小明王矜贵,更不能有失。”“文忠,听说令尊可是给你添了不少兄弟,吴王甲胄在身我是没看出来,风花雪月,确实不少!我看你不配忠字,回去转告朱元璋,若请我王去应天荣登大宝也行,请他光着上身亲自来请,别叫个儿小子就能请得动我王,记得他的身份,也只不过是我王一条狗而已。”此话一出,小朝廷安静到了极点。跪着的朱文忠不敢多言,汗水随着头盔往下滴,愚忠的话字字带着利剑刺入他的心,在生死战场都没哆嗦过一下的文忠,此时身体尽不由的发抖了起来,心想“家父是好心请小明王荣登大宝,为何却被这般说辞。”“两位大人勿吵,吴王本就劳苦功高,对寡人也是真心的,但我在这也住习惯了,让我换个地方,不能是说走就走对吧,既然荣登大宝,寡人问下,应天置办寡人的宫殿了吗?”“罪臣来时匆忙,忘问家父,请小明王赎罪!”“将军劳苦,先和寡人一样,在这滁州呀,暂歇几日,待到吴王后续说明了咱再走也成,不是吗?”小明王的话,算是给这僵持的局面缓冲了很多“我王圣明”愚忠连忙补充,但文忠却不敢再言,只是继续跪着。“那今天先议在这,文忠将军就暂去歇息,退朝!”文忠扑通一身倒在了地上,他像是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他的心像是被剥离了,刚刚的局势,是他在战场不曾感受的。“文忠将军一定是太过疲惫,赶快扶他下去休息!”侍从听到小明王的话,赶快架着文忠出去,但两个人好像拖不动,便又来了两个小侍从才把文忠拖出大殿。一场危机暂时先化解了,这一局看似小明王胜出了。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