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宋一品权臣> 第17章 上达天听的秦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上达天听的秦烈(2 / 2)

,思维迟钝,未能赋写新词。”

周邦彦的话一出,赵佶顿觉得扫兴。

“不过,微臣昨夜刚刚获得几篇千古名篇,乃是一年年轻才子所写,微臣已经誊抄而来,请陛下阅览。”

“能当的周爱卿口中的千古名篇,必然是佳作,快快呈上来。”

随着皇帝赵佶的话语落下,龙椅一旁的站着内侍省中卫大夫张迪,连忙小跑着上前,从周邦彦手中把誊抄的书卷接了过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随着中宫內侍张迪,领着伺候的小太监,把四张字帖卷抽用镇纸摆放好,赵佶也是见猎心喜的来到桌案前。

“好词,生动,读此词仿若置身其中,妙,妙不可言也。”

赵佶在读完上阙之下,忍不住激赏道。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一首青玉案元夕,此词之优美生动,足以称之为千古佳作。”

赵佶兴致高昂连连称赞道。

紧接着赵佶又接连看了剩下的三篇,尤其是看到最后一幅时,他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好一手瘦金体字,如此手笔,想必不是出自周爱卿吧?”

当看到那副秦烈在醉态之下,书写出来的那副《元夜踏灯》字帖时,赵佶是真的充满惊喜之感。

“回禀陛下,此篇字帖,正是词作之人,在醉态之下一气呵成的。”

周邦彦恭敬的据实回道。

“秦烈?此人是何须人也?如此大才,朕为何未曾听闻?”

赵佶看着字帖下的署名,顿生一种错失大才的遗憾。

面对皇帝赵佶突然的发问,刚刚还沉浸在秦烈四首绝美诗词中的满朝官吏,一时皆哑口无言。

“秦烈?难道会是他?”百官之中的武康军节度使朱桂纳,惊疑的摇了摇头,否决了皇帝口中,此刻念叨的秦烈,会是同一人的想法。

“周爱卿,既然无人可以回答朕,那就你来说说吧。”

赵佶对于自己欣赏的才子,向来都是毫不吝啬的。

比如蹴鞠技术高超的高俅,又比如满口礼仪文章的蔡京,虽然这些人都是歪才,但赵佶却不管,只要他喜欢,他们就可以窃据高位。

“回禀陛下,微臣实际上对于此人所知也不多,只知其外祖父是韩缅。”

周邦彦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他只点了韩缅一个名字,但韩家在哲宗朝,可是出过三任宰相的,虽然如今韩家已经没落。

但韩家的子弟,事实在朝中为官的,依旧有不少,只不过如今都官位不显罢了。

“原来是冀国公的后人,难怪有此才情。”宋徽宗口中的冀国公,实际上秦烈外祖父韩缅的父亲韩亿,可以说韩家当年也确实荣宠不衰。

父子七人,先后出将入相,封侯,这样的门楣,想要让人忘记都难啊。

“来人,宣朕旨意,特旨恩准秦烈入紫宸殿入宴。”

果然赵佶就是这么任性,在获悉秦烈的家世之后,直接便下了恩旨。

而因为有秦烈的四篇旷世佳作在前,接下来群臣献上的诗词歌赋,赵佶却有种味同嚼蜡之感。

这也能够理解,吃惯了山珍海味之人,你让他吃糠咽菜,他能够吃的下去才怪。

紫宸殿的宴会,历来都是从大朝会结束,也就是从巳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酉时结束。

也就是从中午十一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结束,期间百官群臣,可以欣赏歌舞表演,进献贺词等等。

宣旨的內侍省押班中贵人,中贵人是指明清时代的太监。

结果就在赵佶翘首以盼,准备亲自见一下能够写出青玉案元夕这样的青年才俊。

传旨的內侍省押班,却空手而回。(内侍省是宋朝太监当差的地方,押班则是一种官职。)

“启禀陛下,秦烈秦才子今天上午,被大理寺的差人缉拿了。据说是牵扯到大相国寺中,高太尉之子被杀的命案之中。”

传旨的押班中贵人也不敢隐瞒,据实向赵佶汇报了,自己从秦府之人口中获悉的消息。

就在赵佶皱眉,扫兴之余。

大殿中的武康军节度使朱桂纳,突然站了出来,情绪激动的喊道。

“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作者题外话】:老鹿需要激情,需要银票。。。。

求各位书友上帝,用银票砸死老鹿吧。。。。

拜谢,拜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