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晋末的卯金刀> 第二百六十三章 永济渠开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永济渠开建(2 / 3)

家里自然也就只能做学问。</br>这就让王家想要参与到这新游戏中时,也拿不出太多人手来参与其中。</br>或者说自己家族拿来出的人面对着其他家族拿出来的精英,是连撑场面都做不到。</br>没办法,这些晋廷的世家也看出来了,这次不论司马睿与王氏在竞争什么,但好不容易从他们指缝中流露出来的甜头,自己可不能错过了,一个个的果断扑上去。</br>不管将来到底是帮助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先占下位置来再说。</br>可以说,刁协这一手的确让王家很被动,不再进行察举制,而变成考举制后,王家一时间有些没适应过来。</br>只不过,对比起刘泰推行考举制力求公平公正,对司马睿来说科举制就是自己手中工具。</br>谁家想要投靠自己的,老子马上给你量身打造一次考试,并且考试都必须要不糊名,写明家族,哪怕伱交白卷也给你通过。</br>不过这时代的世家到底是要脸的,都已照着自己家最擅长的方面出题目,而且都还是不糊名的考举制,对世家来说还是会写满卷子的。</br>所以到了这一年,不论是刘泰,还是司马氏,都开始实行考举制。</br>当然所谓察举制推荐的制度倒也没取消,晋廷和刘泰肯定是继续执行。</br>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察举制与考举制,两个制度并行会成为常态。</br>只不过,刘泰对于察举制会相对苛刻一些,凡是推举的人有连带关系,而考举制则是宽松一点,至少考举制通过的人才,至少在实力上让人无话可说。</br>不论怎么说,想要组织起涉及整个势力的考核,都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些偏远地区要通知到,并等他们赶过来。</br>所以这种事情就算议论的再多,那也是冬天才需要关心的事。</br>而刘泰第一关心的事情是春耕,随着春耕的结束,刘泰自然把心思全部都扑到第二关心的事上,自然就是曹嶷正在建设的永济渠。</br>经过一年实地勘测,寻找了各地水脉资料,郭璞依照山川地势进行规划,打通拓宽相应河道,引入运河补充航道的水脉,画出运河上上符合山川地势的重要节点作为码头或者市集。</br>而王波则根据整个水道,按照先祖治理黄河的经验,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br>尤其王波认为,因为邺城处于运河两处的交界点,已开出利漕渠沟通了漳水与泌水,成为双方重要的节点,所以这条运河完全能由一个工程拆成两个工程。</br>一个是疏通邺城到津口,确保整条漳水一路畅通无阻,沿岸建设港口。</br>另一个工程是打通邺城到汲水的所有通道,从而确邺城到汲水这一路畅通无阻。</br>只不过这时出现了问题,就是邺城以南的几条河道有着明显的落差,需要加长航道来解决水流落差的问题。</br>这样的话,需要侵占的农田就非常多了,甚至有一部分的农田百姓们已经耕种了下来。</br>这些都需要官方出面,迁徙一部分的百姓,希望刘泰予以通过。</br>刘泰看了方案之后,倒是略带着几分疑惑的说道,“为什么不用运河船闸?”</br>“什么是船闸?”一行人看着自己交上来的方案,被刘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多少有几分的傻眼。</br>因为在刘泰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古代已经存在的船闸是在宋朝才出现的。</br>刘泰倒也只当做船闸是现代航运体系发达后才出现的技术,马上便让将作监的解飞过来。</br>对比起自己动手,还是自己动动嘴皮子来得简单。</br>解飞在刘泰的话语下,搭建一个开口的木箱,水流一高一矮穿过木箱,同时木箱中则飘荡着一只木船。</br>木床飘荡在这木箱中,关上了闸门上游开始放水,随着水流增多,众人很快便见到这木船漂浮的越来越高,然后便平顺的从低处河道向高处河道通行。</br>“这就是船闸!”刘泰道,“就是通过水的浮力,解决船只上下通行的运河设施?”</br>亲眼看到刘泰让解飞制作的简易模型后,曹嶷,郭璞与王波三人不由两眼放光。</br>因为他们发现,若用刘泰的这种船闸,那自己原本出于落差考虑,而必须要进行绕行的河道,有很多高度差距不是非常多的地方,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br>所以,曹嶷对刘泰道,“请大王给我们七日,我们定然把新版本永济渠设计图献上来!”</br>刘泰听到曹嶷的话,对曹嶷道,“此事关乎我大汉气运却是小心为上,便给你们半月时间重新修改施工图纸,精简施工项目。</br>若需要算力的支持,也尽可以去调取擅长九章算术的军史与将士。”</br>这时代那种顶尖的科学家要么在当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