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糜汉> 第六百九十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2 / 3)

而骤起大兵乎!

纵糜旸似当年曹操目空一切,执意东征。

我军有此五胜在,臣亦有信心,令糜旸步当年曹操之后尘!」

当陆逊洋洋洒洒地说完心中韬略后,满殿众臣的脸上都流露出震惊之色。

就是孙权也难以掩饰内心惊讶,不自觉地在御座上站起身来。

「操虽拖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不知怎么的,听完陆逊的献策后,孙权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十数年前的那个午后。

那一年曹操率二十万精锐南征,那一日殿内气氛亦如今日这般沉重,不安。

可就在众臣皆束手无策之际,却出现一白衣纶巾之英雄。

他就如今日的陆逊一般,脸带沉稳的为殿内的孙权及众臣分析时势,辨明利害。

「仅请精兵三万,瑜愿为将军破之!」

最后那人更是以一句豪气盖天的话,为上百江东君臣定下了抗争的基调。

「公瑾」

孙权控制不住地,喃喃念出了那人的名字。

同时孙权看向陆逊的目光,也变得愈发热切。

不仅孙权,当年曾参与过那场决定江东生死存亡议会的大臣们,现在他们都用一种怀念,惊喜的看着陆逊。

难道陆伯言,真能与公瑾相比乎?!

当这个想法在心中浮现时,众臣心中的不安感瞬间被驱散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当孙权从震惊和缅怀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后,他对着殿中的陆逊问道

「伯言以为,糜贼到荆州后,若不速战又当如何?」

对于这一点,陆逊心中也早就想好了答案。

片刻之后,陆逊就拱手答道

「臣以为,以糜旸之才,他至荆州后,当采王道之策,会以积蓄国力为首要。

一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操练水军,豫顺流之事。

二为发使告以利害,诱我民心,乱我根基。

三为厚待孙登,示仁厚姿态,安士民以亲远人。

三举齐发之下,加糜旸率重兵屯于边境,时光流转,难免境内会有人起叛逆之心,欲投彼也!」

「故臣建议,陛下当择心腹之人充任边将,并令各边将统属于一人,再赐予那人生杀之权。

如此一来,纵事急,终不致大祸也!」

说上心中所有的对策后,陆逊对着孙权深深一拜。

而随着陆逊的这一拜,孙权看向陆逊的目光更加欣喜。

论个人军略,孙权实在一般。

可孙权数十年来,能一直保有江东基业,在于他有个很特殊的天赋。

那便是他善于识才,更善于辨别各种策略的优劣之处。

在孙权看来,陆逊当下所提的应对之策,无疑是十分恰当的。

孙权深深看了一眼陆逊后,又将目光看向殿内的群臣,他朗声问道

「诸卿以为伯言之策如何?」

殿内的东吴众臣在听到孙权的询问后,他们抬头看了一眼陆逊那挺拔的身影。

众臣虽无陆逊之才,可他们都不是愚笨之人。

陆逊都将利害剖析的如此清楚了,他们又岂会不知道陆逊所言,乃是当下对东吴来说最好的策略呢?

「臣等附议!」

一时间,众臣都开口同意了陆逊的策略。

若你真有公瑾之才,那我等便愿信上你一次。

坐在御座上的孙权,见众臣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他的脸上流露出喜色。

孙权喜得不仅是陆逊为他献上了佳略,他还喜的是,在陆逊的佳略下,众臣的语气变得坚定了起来。

人心,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可孙权知道,身为君主的他,还需要为陆逊的佳略上一道保险。

孙权从御案上拿起虎符,手中抓着虎符的孙权,正从台阶上一步步走下,朝着陆逊而去。

不久后,孙权就走到了陆逊的身前。

接着孙权就主动伸手将手中虎符交到陆逊的手中

「当年,朕曾将这块虎符,亲手交至公瑾的手中。」

孙权的这句话,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他对陆逊的信任及期待。

而孙权说完这句话后,他便正式下达诏令道

「朕今日拜陆逊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自今日起,东吴一切兵马,任凭大将军调遣。

凡东吴统兵之将,皆受大将军节制。

大将军可不上奏,不审查,操大将之生杀大权。」

孙权话音刚落,殿内众臣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了陆逊。

如此重的权力,就算是当年的周瑜,也未曾在孙权手中得到过!

就连陆逊在听完孙权的诏令后,他的脸上也第一次流露出震惊之色。

谨慎的他,第一时间就想婉拒。

可还未等陆逊开口,孙权便直接伸手紧紧抓住陆逊的手言道

「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抵抗糜恶,非重权不能行。

至于生杀之权,以法定心,谓合权宜。

今糜贼举众东行,气势煊赫,急需伯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