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糜汉> 第六百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2 / 3)

听到这一则消息时,糜旸眉毛微微耸动。

刘封顺利平定西域诸国的叛乱,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可张温与周鲂二人,能在刘封到来前,顺利逃开西域诸卫士的捕杀,这倒有些出乎了糜旸的意料之外。

糜旸不禁对张温与周鲂二人藏匿在何处,感到有些好奇起来。

而诸葛亮在得知西域诸国的叛乱被顺利平定后,他第一个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天佑大汉,天佑陛下。」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诸葛亮随即话锋一转,对着刘禅进言道

「叛乱虽然已经平定,然正所谓有罪者不惩,难以令天下人心服,更会暗中助长不臣之心。

臣请陛下明鉴。」

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便不再继续进言。

刘禅听诸葛亮的话,正听得好好的呢,他还想着诸葛亮直接帮他拿主意就好了,没想到诸葛亮话就说了一半,这可让刘禅感到有些难受了。

明鉴?

该怎么鉴呀!

刘禅立即将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旸。

刘禅的想法很简单,他倒不是说完全对这事没看法,可刘禅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没糜旸的好,既然如此,为何不让糜旸直接拿主意呢?

见到刘禅的目光望来,糜旸思索一番后,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谋逆者,族诛,一国作乱者,灭国。」

糜旸的话很是言简意赅。

而他口中的《章武律》,原本乃是诸葛亮治蜀时用的《蜀科》。

在收复长安后,诸葛亮便将《蜀科》更名为《章武律》,以作为今汉的官方法律施行。

以刘备的年号为新汉律命名,亦有让后世人牢记刘备功德的用意。

见糜旸搬出《章武律》,不止刘禅,许多大臣的心中也都有了倾向。

只是还是有一些传统的汉臣,对这一点抱着一些疑虑。

「据说今晚的叛乱,西域数十国都参与其中,若真要按《章武律》惩治的话,那岂不是要令西域数十国尽皆国灭?」

「依祖制,大汉

对西域诸国,当以安抚为主。」

面对这一句疑虑,糜旸脸露果决,毫不犹豫地说道「安抚?」

「难道本朝对西域诸国的安抚还不够吗?」

「可惜本朝的安抚,换来的却是西域诸国的狼子野心。

况且国法如此,总不能因为西域诸国数量多,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吧。

若如此的话,本朝来日何以治天下?」

「至于祖制。

孝武帝时,大汉与西域诸国,尚以平等外交为来往根本。

至孝宣帝时,西域诸国就已然成为我朝的藩属。

难道这能说孝宣帝违背了祖制吗?

大一统,才是我汉家百世不易的祖制!」

糜旸的这番可不是瞎说,在孝武帝初次得知有西域诸国的存在时,西域诸国与大汉之间,一开始时明面上还真是平等的地位。

只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加上孝武帝的有心安排,西域诸国的地位在不断降低。

及至孝宣帝时,他仰仗大汉强大的国力,才一举将西域诸国变成大汉的藩属国。

从这段历史可以隐约看出,早在孝武帝时,他就有心将西域彻底纳为大汉的疆域之一,这也才符合那位雄才伟略帝王的大一统思想。

而虽说孝宣帝通过设立西域都护一职,将西域变为大汉的疆域之一,但这还不够,毕竟西域诸国还实际上拥有着独立的行政权与军事权。

这明显与汉朝代代英主,心心念念的大一统思想不相符。

或许按照孝宣帝的想法,他这一代先通过设立西域都护的方式,来将西域初步纳入大汉的疆域之中。

而他的后世之君,可以效仿他继承孝武帝的遗志一般,通过代代努力完成「化域为州」的壮举。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后继之君是元成哀这三位「大神」

也不能说没有后代,想继承孝武帝与孝宣帝的志向,光武帝刘秀就曾有过这方面的想法。

因此在他一统中原后,面对着西域诸国的主动求请设立西域都护一职,始终不肯做出正面回应。

可惜的是,东汉先天不足,迫于时势光武帝只能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在糜旸看来,「化域为州」既是为后代的考虑,也是继承先辈遗志的必然之举。

糜旸凌厉的话语,将那些大臣心中的疑虑给彻底堵了回去。

先有西域诸国犯上作乱的事实,后有糜旸高举「大一统」的旗帜,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再没有哪位大臣对要将西域诸国灭国一事,有着反对的意见。

刘禅见到糜旸的建议,得到了在座所有大臣的默认后,他随即也出言说道

「大司马所言有理。」

「拟招西域诸国妄动刀兵,袭乱长安,已犯谋逆重罪。

朕决意派遣大军西征,一举荡平西域,以示皇汉天威!」

在刘禅的话音落下后,殿内的群臣纷纷起身对着刘禅一拜道

「陛下英明。」

顺利逃出生天的张温与周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房内好好梳洗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