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糜汉> 第二百八十一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一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2 / 3)

而尽管知道那件事乃是不理智的,但是陈矫还是丝毫不敢劝谏。

他不想死。

在死亡的威胁之前,一向以直言敢谏着称的陈矫,很果断地选择了依照曹丕的命令行事。

而当陈矫离开之后,曹丕的余光再次瞄到了手中的那封情报,他不禁气的捂住了胸口。

既然忍不了,那就无需再忍!

一想到这件事将来会被记载在史书之中,成为他一生的污点,曹丕的心肝就在作痛。

在陈矫的召集之下,目前在宛城中的一众大臣都快速地朝着曹丕所在的大殿而来。

而在这一路上,大臣们脸上都抱着羞忿的神色。

糜旸送女装给曹丕一事,既然已然在南阳郡中传开,那自然瞒不过他们。….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只是在那羞愤的神色之下,还隐藏着担忧之色。

目前能在宛城中的曹魏众臣,都是见识不凡之辈,他们当然知道糜旸此举是为了什么。

无非是激怒曹丕,让他命令张辽出兵。

虽然各曹魏大臣不认为张辽出兵,己方一定会败,但主不可因怒而兴师,这是众人都知道的道理。

而以众曹魏大臣对曹丕的了解,他们认为曹丕是很可能会在盛怒之下,命令张辽出兵的。

这就是他们担忧的原因。

有些相熟的大臣在进入大殿前互相交换了一下想法,他们约好一会若曹丕要执意出兵,那他们就一同进谏。

只是当大臣们陆续进入大殿中后,看着曹丕身前的一片狼藉,所有的大臣脸上都浮现了畏惧之色。

陛下这是有多愤怒?

这还怎么谏!

曹丕一脸阴沉的坐在御座上看着众臣陆续到来。

在刚刚等待众臣到来的时间内,曹丕勉强让自己表面上恢复了冷静。

只是他的脸色还是阴沉的可怕。

当绝大多数臣子已然到齐后,曹丕就用沙哑地嗓音对着在场的各位重臣言道:

「朕决意下令,让卫将军出兵击退贼军。」

在说完这句话后,

曹丕用充满寒意的眼神看向在场的一众大臣继续说道:

「今日内,诸卿务必要为朕献上用兵方略。」

当曹丕说完这句话后,在场的曹魏大臣脸上纷纷浮现惊色。

他们有猜到曹丕会在糜旸的举动下,大怒兴兵,但是他们没想到曹丕的心情如此急迫,竟然今日就要拿出具体的进兵方略。

诸位大臣虽然知道曹丕的这个举动很不智,但是他们看到曹丕那阴沉至极的脸色,大多都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只是在场上百位大臣,还是有人刚正不阿,是真的心存大魏社稷的。

时任侍中兼驸马都尉的鲍勋,便头铁的出来对曹丕进谏道:「今之所急,唯在守疆。主动出兵,不宜为之。」

鲍勋字叔业,是泰山郡的名门之后。

鲍勋的父亲是鲍信,而鲍信是魏武帝曹操的好友,当年曹操能成为兖州之主,鲍信可谓是功不可没。

后来鲍信更是因为救曹操而战死沙场,可以说鲍信就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因为鲍信的缘故,在鲍勋成年之后,曹操就对鲍勋多有提拔,在曹丕还是太子时就让他成为曹丕的中庶子辅左他。

但可惜的是,鲍勋性格刚直,不畏权势,所以曾数次得罪曹丕,对于这个「潜邸之臣」,曹丕不是对他不满,是对他有所怨恨的。

甚至因为自身的怨恨,当初身为太子的他,还暗中使阴谋让鲍勋得不到升迁。

本就想杀人的曹丕,见过往一直忤逆他的鲍勋这时竟然还敢当面违逆他,他的眼神中已然闪过杀意。

他冷笑着站起身,缓步来到鲍勋的身前对着他问道:「我军若不出击,难道等着敌人自毙吗?」….

「若这样的话,我大魏天朝威望何在!」

在场的曹魏众臣,大多都听出了曹丕这时已然动了杀意,鲍勋不是听不出来,但是一心为曹家的他,还是执着的劝谏道:

「武帝在世,常凭智用兵,从不意气用事。

陛下继承宏业,正当继踪前代,令万世可则也。如何能在盛怒之中,行兵戎之事乎!

「况之前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南方多贤才,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今年车骑亡故,首在南岸,尚未寻回,今陛下怒气行军,臣下破胆。

若一旦事有不谐,则南阳危矣,况今又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中国虚耗,令黠虏玩威,臣窃以为不可。

臣冒死以闻,唯陛下察焉。」

鲍勋的谏言令在场的大臣无不变色。

鲍勋不仅在谏言中言明曹丕出兵乃是意气用事,更加言明若这样出兵可能下场会不好。

这样的谏言放在以往曹丕都可能会不接受,更何况现在呢?

而曹丕在听完鲍勋的谏言后,他本来就在强制压抑的怒意再也无法控制。

他马上转身从地上捡起一摞竹简,然后狠狠地朝着鲍勋的头上砸去。

这摞竹简正是从各地送来的,户籍田亩中的一册。

当重量不轻的竹简砸在鲍勋的头上时,瞬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