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靖难攻略> 第39章 父慈子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父慈子孝(2 / 4)

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各国也因为火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手中实控疆域不断扩大。

爷孙一问一答,商量着坐上了大辂,随后向太学驶去。

出乎预料,今日来接驾的并不是朱棣每次返回南京都能看到的朱高煦,而是他的孙子朱瞻壑。

这样的情况下,江南日后即便有了官商资本勾结,只要军队没出现问题,皇帝都能轻松收拾他们。

算上休息,顶多七天,南京就可以将江南的兵力投送到哈密,十天就能投送到伊犁河谷。

“北京我看了,你要是当了皇帝,我肯定也不太好待在宫里。”

朱高煦果断应下,一处行宫换老头背锅,这很划算。

例如让他册立妃嫔,再选皇后之类的话,每每想起,朱棣都气血上头。

“这样吧,反正日后要迁都,我和你都不喜欢在南京呆着,到时候我们都要去北京。”

当然,如果个人力量超出了时代,那他就能做出超出时代的事情,正如当下的朱高煦。

果然,朱棣听到纪纲如此说,虽然不相信纪纲的话,但他还是露出不喜,估计是想起了以前解缙那些触怒他的奏疏。

群臣惶恐且愤怒,但这愤怒都针对到了纪纲身上。

“对了,我听说你爹给你安排去中学读书,感觉怎么样?”

朱棣还没有判,也没有催促纪纲,所以纪纲也不敢直接对解缙用刑,但解缙既然落到他手中,那自然也好受不了。

他们用了十年时间,将这个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的东西发明出来,也能用十年时间,让大明进入火车时代。

想到这些事情,他也懒得去管解缙,只是将目光放到了群臣前的华盖下。

朱棣咋舌,他没想到这玩意能跑这么快,不过就刚才老二来说的看,现在这火车也能日行七十二里,和明军行军速度不分上下了。

朱高煦带着朱棣一起走下操场,同时对朱棣说道:“这火车拉拽着燃料车厢才那么慢,如果填充燃料,让它自己快速跑的话,差不多能比人要跑的快一些。”

“我准备休整一年,明年开春再对江西动手。”

对于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来说,省去人力就代表许多人失业,因此蒸汽机有利有弊。

朱高煦在整个南直隶推行新政,将本就脆弱的淮西勋贵、江东官场清扫了一遍,扫出数百万亩隐匿耕地的同时,也扫出了许多包庇的胥吏,牵连者两千余人,连带亲族近三万。

朱高煦的问题一针见血,王甫闻言也一边写一边说道:“机车重五吨,最高时速三十里,满载时速(时辰)六里,能牵引十二吨货物。”

如果有了铁路,大明日后的许多工程都能降低成本,例如从洪武三十三年持续到现在的黄河疏通,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就是运送水泥,泥沙耗费时间。

有了铁路,即便迁都北京,但皇帝想要南下,也不过就是两天时间罢了。

朱高煦很清楚铁路对大明的意义,所以几百万贯乃至上千万贯对于大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三百里算什么?”朱高煦忍不住笑道:“在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它日行七八百里的时候。”

在令旗挥动下,火车的蒸汽渐渐变少,速度也慢了下来。

里面十分燥热,朱棣只是看了看驾驶员填充燃料的情况,就知道这种地方不可能藏着人力和畜力,因此下车看了看这机车全貌后才感叹道:

“要是这玩意能日行三百里,那俺打漠北就简单多了。”

“不过车厢重量足有十吨,另外走六里需要消耗一吨煤炭,两吨水。”

“这蒸汽机船的技术成熟后,这蒸汽机还能运用在船上,届时船只就不需要风帆,也不需要人力拉拽,每日能走上千里,从南京前往东洲,只要燃料足够,顶多三个月就能走一个来回。”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特意和朱棣宣传蒸汽机车的好处,同时也宣传起了蒸汽机船:

王甫见皇帝感兴趣,当即示意不远处的令旗手挥动令旗。

王甫推动眼镜,显得十分兴奋,并不觉得机车鸡肋,因为他们已经让蒸汽机车动起来了,剩下的问题只有如何提升效率。

“儿臣领旨!”

以明军的实力,只需要两万人就可以控制整个漠北,而两万人的物资,只需要这样数据的火车出发五十六次,就能满足全年补给。

太学之中,当熟悉又陌生的汽笛声响起,站在一个巨大操场上的朱高煦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甚至就算是西域,也能在半个月内运送数万兵马前往,唯一的问题就是轨道铺设。”

“怎么弄成这样?”

想了想,朱棣只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六七

现如今朱棣回来,庙堂上最少有人能为他们发声了。

他并不会制造蒸汽机,但他记得蒸汽时代蒸汽机的热效率在6%~15%,二十世纪达到了20%~40%,就算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热效率似乎也有5%~8%的程度。

纪纲与陈瑛虽然押送解缙北上,但朱棣在过去几个月里并没有接见解缙,只是让三司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