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靖难攻略> 第06章 永乐十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章 永乐十年(2 / 4)

之上的朱高煦与朱棣。

百官不愿意戳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的按照十赋一进行收税,那就等同是主动要求新政推行到江南。

毕竟以当下江南的官吏数量,根本就不足以执行十税一的收税方式。

尽管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在江南推行新政,但他们却不会主动要求。

至于朱高煦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大明朝财政不足,不足以对人口最为稠密的江南地区推行新政。

以当下江南三千多万人口的数量来说,推行新政所需的教习、吏员加起来起码五十万才能把这税收上来,把官学推广开来。

维持如此庞大的吏员、教习数量,所需的钱粮是如今大明拿不出来的。

只有等到郑和带回这次下西洋所获的金银,朱高煦才能一鼓作气的将新政在江南全面推广。

只要解决了江南,那陕西、两广、云南和湖广、福建就容易推行多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郑和肩头压力还真是挺大的,不仅要承担军队北征所需的燧石压力,还需要承担江南新政推行的财政压力。

如果郑和知道这一切,估计会加快速度赶回大明,毕竟此刻的他已经进入满剌加海峡了。

不提他那边,当下急需解决的,主要还是王回的事情。

朱高煦记得这人,他是山东迁徙渤海吉林城出身,也就是说他是实打实的渤海新政派。

以他的身份提出这种想法,不难看出,年轻力壮的新政派十分不满这两年朝廷限制招募吏员数量的做法。

在他们看来,大明需要更多的吏员,而他们的家乡子弟难以科举为官,便只剩下走吏员这条道路。

反正江南官绅一直歧视他们北方人,如今正好借助这个机会走入江南,好好收拾一顿这群家伙。

朱高煦可以保证,一旦新政在江南推行,那即便不用他开口,新政派的官员与吏员们也会卯足了劲的去调查江南出身的官员们。

但凡他们出现过原则性问题,新政派都会把他们往死里搞。

南北矛盾始终是明初跨不过去的一道坎,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恨不得把赵宋那群皇帝和士大夫拉出来凌迟。

一个“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硬是分裂了南北二百多年,更别提三易回河那些各种糟蹋北方百姓和经济的操作了。

尽管他想要江南官员遭受压制,却不想江南官员死绝。

江南官员要真的被搞死,那新政派就有点一家独大的意思了。

“若是以十税一的手段,如今天下六百二十余万顷耕地,起码能收获七八千万石田赋。”

“据臣当初参加四川新政推行的经历,当初洪武年间所置胥吏水平低下,大多鱼肉百姓,更是发明出淋尖踢斛,库子,蒲篓,竹篓,口食……等各种层出不穷,盘剥百姓的手段。”

“依靠这些手段,他们盘剥的田赋粮食足有数千万石之多,是以朝廷虽定额三千二百万石,胥吏却征收六七千万石,从而将大部分收入囊中。”

“如此一来,朝廷成了小头,胥吏却成了大头。”

“自新政在四川推行后,我等皆按照十税一的方式收取赋税,百姓反而减轻了负担,并且每年收到手的粮食都远超朝廷制定的定额。”

“只是由于定额限制,这些收上来的粮食,都只能存储在乡镇的社仓内。”

“时间一久,便是如微臣,也不由得会心生贪念……”

“正因如此,臣才想询问陛下,究竟是执行十税一的新政,还是依旧按照洪武年间的定额。”

王回将洪武年间的基层小吏称为胥吏,而称新政小吏为吏员,话语中满是对曾经小吏的鄙夷。

众人都清楚,他是被新政派官员推上来的一枚棋子,这事情若是成功了,他平步青云。

若是失败了,那他也很难会被打杀,毕竟他有吉林城的身份庇护。

谁都知道,当今东宫对吉林城出身的官员和吏员多有照顾,自然不会觉得平日都鲜少杀戮的东宫,会索要了这王回的性命。

不过,群臣也不想朱高煦真的现在就在江南推行新政,毕竟他们之中大部分的耕田还没卖干净呢。

“你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当朱高煦赞同般的话说出,庙堂上解缙等人脸色一变。

“不过当下朝廷没有多余的钱粮在江南推行新政,更何况北方还有陕西没有推行新政,操之过急并不好。”

“因此,今年便先在新政已经推行的山东、辽东、四川进行十税一的试点吧,北直隶、山西、河南与贵州则是再等一年。”

按道理来说,除了贵州是大战过后需要休整,其余北直隶、山西、河南理应可以就十税一的政策来交税才是。

不过朱高煦既然要暂缓一年,那倒也没什么。

“至于各省,那便等西仓的香料贩卖,下西洋舰队返回再推广新政吧。”

“按照时间,郑和应该四月抵达京城,但当下朝廷不能等着他,因此今年上半年便全力着手陕西、陕西行都司的新政。”

对于动辄应对数百万人口的新政派来说,人口最多不过三百多万的陕西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